【明報專訊】醫殯分流本月上路,明令醫院不得有奠祭等設施,引發民怨。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提案修法,開放醫院得設置簡易牌位,供家屬致意、告慰,但不能辦法事或告別式,作為折衷之道。但內政部態度堅定,不願走回頭路。
5年緩衝期 卻難消化
以往醫療院所長年附設殮、殯、奠、祭設施,並委外經營,卻常引發殯葬業者搶生意之亂象。
為此,立法院在2011年修正《殯葬管理條例》,並給予5年「落日」緩衝期,本月起全面落實「醫殯分流」,但卻傳出「大體塞車潮」。
殯葬業者指出,5年落日時間供政府擴充殯葬設施,但台灣殯儀館數量只有54座,其中有3座在外島,「問題根本沒有解決」,以前可在醫院辦告別式「分流」,如今全面禁止,一時間恐難消化。
「禮廳不足」問題關鍵
業者強調,重點是「禮廳不足」,以台北第二殯儀館為例,目前禮廳有11個,如果民眾不挑時辰治喪,假設每日3班次,1天33場告別式,即使有上千座冰庫保存大體,仍無法改善「塞車」的問題。
邱志偉受訪表示,他支持醫殯分流,但治喪習俗有其歷史脈絡,盼有配套、逐步改革,如果可在醫院太平間有劃設簡易祭奠區,只供致意、上香,不能有宗教儀式,這並不會影響醫院安寧或運作。
邱志偉也質疑,目前殯儀館數量、冰櫃數量是否足夠,且地理位置是否夠便民?他舉例,假設亡者在淡水、三芝往生,最近的殯儀館在台北市、新北市區,家屬連簡單上香都要舟車勞頓,醫院通常離住家較近,盼政府考量民眾立場。
內政部堅不走回頭路
即使立委、業者多有反映,內政部仍態度堅定。民政司副司長鄭英弘表示,醫院終究應該回歸醫療本業,分清醫療和殯葬業務的本質不同,全省各地殯儀館的冰櫃、太平間及相關措施都趕上進度,將持續了解各地殯葬設施有無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