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訴訟的奧戈尼地區(Ogoniland)位於石油蘊藏量豐富的尼日爾河三角洲東南部,數十年來吸引不少油公司採油,但污染當地土地及食水的爭議不絕。有論者指控殼牌為「生態種族主義」,在尼日利亞實行的環保標準有別西方國家,漠視當地生態和民生情況,當地目前仍承受惡果。 污染食水土地 加劇地方動盪 1990年代初,殼牌、雪佛龍、埃克森美孚是尼日利亞的三大石油生產公司,當中以殼牌規模最大。奧戈尼地區是奧戈尼人的家園,1994年50萬居民,現時增至150萬。據荷蘭人權律師行Prakken d'Oliveira代表埃絲特等遺孀發給殼牌的傳票內容,稱人口密度高的奧戈尼地區其實不適合開採油田,但殼牌在當地建了12個油田、116個油井及許多油管。奧戈尼地區佔了殼牌在尼日利亞石油生產量一成。 2011年,聯合國環境署(UNEP)調查報告指出,石油業50年來在當地開採油氣,已對環境及居民健康造成災難後果,例如農地變成永久貧瘠、河溪不適合捕魚、地下水和飲用水被污染。UNEP估計,需20至30年時間及巨額投資,才可恢復當地環境。儘管天然資源豐富,但奧戈尼人並不受惠,他們是全國最貧窮群體之一,尼日爾河三角洲八成人口活在貧窮線下。 有破壞無賠償 八成人貧窮 2002年非洲人權和民族權利委員會指摘尼日利亞政府給予私營機構,尤其是油公司開綠燈,破壞奧戈尼人的生活及摧珝磽a食物來源。有批評者炮轟殼牌為「生態種族主義」,在尼日利亞實行的環保標準有別其他國家,例如在尼日利亞,殼牌長期容許污染,又在接近村落地方燃燒油氣,而徵用土地開採卻沒給予足夠賠償等。 外國油公司加上部落爭奪石油利益導致尼日爾河三角洲連年動盪。當地武裝組織去年宣布停火,襲擊油管事件減少,政府希望8月每天產油可超過200萬桶,但當地的前武裝分子和社區領袖仍與政府談判,促政府清理油污及建路、提供就業等,但他們指摘政府多月以來只是空談,武裝組織威脅若政府再漠視訴求,他們會攻擊油設施。(綜合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