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加華人融入社區作楷模
80、90年代香港移民潮湧現,但近年香港移民人口相對上已明顯減少,隨之而來的是來自中國的大量移民人口,令本地的華人人口組成出現明顯變化,這對港加華人有何意義和影響呢?
殷妙仲表示,香港移民潮期間大量港人搬入列治文居住,令列治文有「小香港」(Little Hong Kong)之稱,但近年列市已經明顯地變得不一樣,認為這是大家都能發覺的轉變。
對於在香港的中港矛盾現象,單國鉞認為大溫不應該複製香港抗拒內地人的情緒,指很多紛爭是過於極端和不必的。但是他亦明白現在資訊發達,香港每一秒發生的事情本地港人都能夠即時掌握,很容易受到香港的事所影響,被慫恿去做同一件事。單國鉞認為港加華人應作為一個平台或模範,向外界顯示如何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能夠融洽地共處,帶出正面信息,但亦要小心避免令民粹主義抬頭。
雖然本地華裔人口在過去20年不斷改變,但是在主流社會眼中卻仍然是同一個華裔族群。在本地出生的李明皓表示,發現主流媒體至今仍然用「Chinese」一詞去涵蓋所有華人,在過去這100年這個文化都沒有改變,喜歡以日裔、印裔、韓裔這種以族裔分類的方法比較,認為是時候反思是否要以這個模式去思考和分析問題。
李明皓又以備受爭議的華埠奇化街105號發展計劃為例,強調這並不是華裔與主流社會的對抗,他說在華埠這個最具代表性的華人社區中,也明顯出現同是華人的支持與反對陣營,因此認為不應再以單一角度去看本地的華人社會。
在移民機構服務多年的陳肇文表示,在早前的全國安頓服務議會(National Settlement Council)上,發現聯邦政府的移民政策有改變的[象,再不是從前般茩垓墨襄g濟貢獻,開始把重點放到社會共融上(social cohesion),如何透過移民安頓服務讓新移民融入加拿大,產生歸屬感,期望日後能見到正面的轉變。這個方向的改變,是出於聯邦政府為了防範特朗普式民粹主義及極端主義在加拿大發芽。
根據移民部數字,80、90年代加國香港移民人數的變化很大,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香港移民開始湧現,1987年移民人數突破1萬大關至1.62萬人,之後10年都保持每年五位數字的移民人數。移民潮的高峰期為1994年,當年有超過4.42萬港人移民加拿大,之後人數逐漸減弱,1997年有2.22萬人,但到1998年則只有約8000名港人移民。在2000年過後,每年最多都只有大約1000名港人移居加拿大。
另外,1980年至2000年的移民部數據顯示,這20年間香港移民人數累積共有36萬人,目的地城市為多倫多的佔45%,溫哥華則有約30%。同一時期的中國移民人數則有21.7萬,台灣移民則有9.3萬,同樣以多倫多和溫哥華為主要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