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啦啦隊不止為他人打氣,也可成為競技活動。由本地年輕人組成的競技啦啦隊「變色龍」成立7年,曾出戰本地及海外啦啦隊賽事,6月13日出席「領展赤柱廣場夏日音樂節」活動作表演,並與校園記者分享多年來經驗。
文、圖:校記 李奕懷(佛教覺光法師中學,中五)
文字整理:鄒靖儀
【文章經編輯刪節】
各位可曾想像,啦啦隊能成為體育運動?你知道香港有以年輕人為主的競技啦啦隊嗎?競技啦啦隊「變色龍」於2010年成立,至今共17人,成員主要為年輕人,包括教練Crystal、隊長阿鋒、隊員詩詩及傑傑等,他們曾參與3月中旬舉辦的第6屆全港運動會「十八區啦啦隊大賽」,又於6月中旬在香港理工大學戶外草地舉行的「領展赤柱廣場夏日音樂節」表演。
問及為什麼參加競技啦啦隊時,各隊員不約而同地表示他們皆是自發參加。教練Crystal說:「自從中國香港啦啦隊總會成立後,啦啦隊比賽陸續出現。有次得悉元朗區舉辦比賽,我就決定參加啦啦隊。」隊長阿鋒接蚖﹛G「當時(學校)班主任急需啦啦隊人手,我開始接觸這項運動,那年我是中五。」從此,他們便與競技啦啦隊結下不解之緣。隊伍名為「變色龍」,Crystal解釋是希望他們表演的套路能多些變化,更多元化一點。她指自己正穿著的綠色T恤,上面印荂uHong Kong」(香港)、「Cheerleading」(啦啦隊)及「Chameleon 」(變色龍)字樣,並配以一顆星星圖案,阿鋒指設計源於他們是香港一分子,「亦希望『變色龍』能夠如星星般發光發亮,於是便加上這顆星」。T恤背面印上「打不死」字樣,Crystal笑虒犮R:「我們以『打不死』為主題,希望遇到挫折時不會輕易放棄。」
並非「跳跳舞」 「考驗默契力量」
香港競技啦啦隊發展年期不長,雖已有中、小學開設啦啦隊課程,但暫未普及。其中一個難處在於部分人對啦啦隊存有誤解,阿鋒說,「常有人認為啦啦隊就是女孩子擺擺裙、跳跳舞」,但事實並非如此,他指競技啦啦隊跟平日陸運會上看到的不同,「它(競技啦啦隊)考驗團結、默契、力量,是一項能令人振奮的運動」。其次啦啦隊表演對場地空間要求高,香港缺乏足夠資源,Crystal指部分練舞場地樓底可能不夠高。
「變色龍」一眾隊員均認為,參加競技啦啦隊使人獲益良多,如增強溝通能力,「啦啦隊讓人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合作、溝通」。Crystal指需要各人緊密合作,才可完成演出動作,「表演時你要注重節奏、走位、托舉(隊員)等細節,還要考慮動作如何具爆發力、吸引觀眾等,並不輕鬆」。回顧過去,她慶幸找到屬於自己的表演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演慾,只是看你要怎麼表達出來」。
■編輯部評語
文筆不俗 內容生動
校記文筆不俗,能善用修辭法,惟文字不宜過分修飾,否則有冗贅之弊。欣賞校記記錄受訪者話語時,亦記下其表情及語氣,使內容更生動。內容能深入介紹「變色龍」隊及這項運動,惟未夠全面,如未有談及當日活動概G、觀眾反應等。建議校記寫活動報道時,兼顧活動內容及訪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