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午餐讓人年輕
日前,英國《每日郵報》刊登最新研究指出,吃好午餐利於人們保持年輕,吃不好則會誘發痤瘡,讓皺紋早早爬上臉頰。專家指出,外在的年輕來自內在的活力,吃好午餐不僅利於保持年輕,還有助於全身健康。但生活中,午餐往往是三餐中大家最容易湊合的一頓,由此帶來諸多健康問題。
午餐存在四大問題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午餐問題困擾著很多人。近日發布的《上海市白領午餐調查》顯示,在公司食堂吃午餐的人不足四成,19.5%的人在快餐店吃,15.1%的人點外賣,其他則是帶飯或便利店買點吃的充饑。調查還發現,六成人關心食品口感,一成人關心食品原材料,其他人則關心價格,對午餐營養的關註度幾乎為零。
午餐問題不僅困擾工作繁忙的年輕人,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也很苦惱。都市人群午餐存在四大問題:一是長期攝入高油高鹽食物,導致患上慢性病的幾率增加;二是缺乏營養知識,膳食搭配不科學,營養配比不合理;三是上班族工作任務重、時間緊,選擇快餐、外賣作為午餐的人越來越多;四是愛美人士為保持身材,不吃午餐或用水果零食打發午餐。
午餐吃不好隱患多
一日三餐中,午餐應為人體提供最多的能量和營養素,對補充體力和腦力格外重要。吃不好午餐會給健康帶來很多隱患。
營養不均,反應遲鈍。青少年學業繁重,大腦高速運轉,身體營養需求較高。但絕大多數學校的食堂並不重視午餐營養搭配,導致青少年營養不均衡。如午餐沒有提供充足營養,無法供應足夠的血糖,孩子便會感到倦怠、反應遲鈍、註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影響身體發育。同理,對上班族來說,中午沒吃好也會讓下午的工作效率打折。
高油高鹽,慢病上身。很多快餐、外賣為了追求口感,做菜時往往加入不少油、鹽和味精,長期食用會增加患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風險。尤其是白領一族,外賣飲食高油高鹽,吃完若再待著不動,極易患上各類慢性病。
剩菜剩飯,可能致癌。針對老年人怕浪費,老吃剩菜剩飯,以及上班族自己帶飯,長期食用反復加熱飯菜的情況,翟鳳英表示,反復加熱後,剩菜剩飯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損失不少,營養價值降低,同時,可能存在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有致癌風險。
胡亂湊合,腸胃罷工。由於時間緊張,很多上班族常拿面包、餅幹當做午餐,草草了事。還有不少女性錯誤地認為,把水果、零食當午餐,不吃主食,可以減肥。殊不知,午餐長期湊合會對消化系統造成很大傷害,可導致營養失衡、免疫力下降,還會使胃腸罷工,患上胃腸疾病。
怎樣健康吃午餐
午餐選擇上,一要註意安全衛生,二要把握營養均衡,最後考慮色香味。一頓滿分午餐應包含:糧食類,禽肉魚蛋奶類,蔬菜類(一半是深色蔬菜)。不同人群在午餐安排上應各有側重。
老年人:多吃易消化食物。老年人應保證奶制品、豆制品和禽肉魚蝦等富含蛋白質食物的攝入,但因胃腸功能減退,不宜一次吃得太多,可以多次進食,便於消化吸收。老年人咀嚼力下降,建議把食物切成小塊,延長烹調時間,做得軟爛一些。飯菜最好吃多少做多少,盡量少吃或不吃剩飯剩菜。
外賣族:飯後補充水果、堅果。點外賣時,首先要了解店家是否衛生,其次要註意葷素搭配,食材豐富。中式快餐相對洋快餐更健康些,可選擇蒸煮、清炒、白灼等放油較少的菜肴,玉米、紅薯等五谷雜糧,豆漿、綠茶等健康飲品。每天最好帶個水果和一把堅果,作為飯後補充,為午餐加分。值得提醒的是,盡量不要邊吃邊工作,以免增加胃腸消化負擔。
帶飯族:註意食物搭配和保存。若要自帶午飯,最好早晨起來現做。若是前一天晚上的飯菜,一定要密封冷藏,到單位後馬上放進冰箱,吃前將飯菜熱透。自帶午餐不宜有魚類、海鮮類,因為它們在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不利健康。帶飯族最好使用真空保鮮盒、保溫飯盒,攜帶過程中放入冷袋。
學生族:種類多樣,營養豐富。青少年要養成吃五谷雜糧的好習慣,不僅增加主食花樣,還可增進食欲,對補充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也很有益處。青少年的午餐少不了瘦肉、魚類、蛋類、豆制品等,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且能提供膽堿或卵磷脂,可以滿足青少年生長發育、智力發展的需要。建議學校安排專業營養師為學生配餐,在菜單上標明營養成分,列出卡路裏和蛋白質含量。
減肥族:註意“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和高纖維飲食利於控制體重。葷菜優先選擇魚蝦雞鴨,其次選擇豬牛羊肉,以便減少脂肪攝入。除了必備的綠色蔬菜,還可以隔三差五地吃些紅色蔬菜,如紅椒、西紅柿、胡蘿蔔等,它們富含番茄紅素和胡蘿蔔素,可提高機體抗氧化力。
————————————————————————————————————
多吃粗粮果蔬 營養又消炎
當咽喉、嘴角發炎,有多少人的第一反應是「需要吃消炎藥」?
其實,有一些食物能降低體內的慢性炎癥反應,你大可不必把自己變成「藥罐子」。而有一些食物則是炎癥的幫兇,還是離它們遠些為好。權威營養專家,為你揭秘「抗炎食物紅黑榜」。
紅榜
1魚類
歐米伽3脂肪酸可抑制炎癥,三文魚、沙丁魚、鱈魚等富含此類物質。有慢性炎癥的人平時可適當吃一些。
2粗糧
全谷物食品和未經過精加工的粗糧,消化速度慢,能防止血糖驟升,有助控制炎癥。
全谷物包括小米、糙米等。一些優質豆類,如紅小豆、綠豆、豌豆等,富含B族維生素、鎂、鉀和可溶性膳食纖維,升糖指數低,有益抗炎。
3果蔬
所有綠葉菜都富含鎂元素,有利於緩解炎癥。蘋果、柑橘、葡萄及深綠色葉菜中富含多酚類物質,胡蘿蔔、南瓜等黃橙色食物中富含類胡蘿蔔素,這兩種物質都有利於降低炎癥反應。
建議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
4茶
白茶、綠茶、烏龍茶等茶葉中富含兒茶素,具有抗氧化和消炎功效。
5一些調味品
生姜、大蒜、辣椒、肉桂等配料中含有大量天然抗炎物質,如姜黃素,可以在做菜時適當放一些。
黑榜
1甜食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營養學家維多利亞‧德雷克指出,含有大量精制面粉的食物會生成促炎因子,這與其升血糖速度快有關。高血糖會促進炎癥反應發展,因此,甜飲料、甜面包、蛋糕等要盡量少吃。
需要提醒大家,酸奶是一種健康食品,但不少酸奶含糖量很高,購買時最好看清營養標簽。
2高脂食物
研究表明,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會促進體內炎癥的發生和發展,餅幹、奶茶等很多高脂肪食物含有上述不健康的脂肪酸。
不少加工食品中則標註含有反式脂肪酸或氫化油,患有關節炎、鼻炎等慢性炎癥的人群吃上述食物一定要控制好量。
3油炸食物
美國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當油炸食物食用量減少,體內的炎癥標誌物也會減少。因為,大量油炸食物用的都是反復煎炸過的油,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
建議少吃油炸食物,食用油盡量選擇初榨橄欖油、有機菜籽油等。
4加工肉制品
經過精加工處理的肉制品,如臘腸、熱狗、火腿、培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會加重炎癥。建議用新鮮肉類代替加工肉制品。
5過量飲酒
酒精外用可消滅病毒、細菌,減少感染的可能性,但過量飲酒卻會誘發或加重炎癥。
不過,有研究發現,紅酒中富含的抗氧化劑白藜蘆醇可抗炎,建議每天不超過1~2杯,但不可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