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缺血中風 瑪麗用導管吸血塊
【明報專訊】本港公立醫院每年有1萬宗缺血性中風個案,約三成病人屬大動脈閉塞,部分個案注射溶血針亦未必可處理。瑪麗醫院為這些病人做「動脈取栓術」,利用導管吸走血管內的血塊。該院內科顧問醫生引述外國研究指出,46%同時打溶血針及做導管手術個案,復元比率較單用溶血針高。
部分病人不適合打溶血針
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謝曼瑜稱,該院每年有600至700宗缺血性中風個案,當中三成屬大動脈閉塞,這些個案未必可單靠打溶血針治療。以頸部大動脈閉塞病人為例,僅約一成單使用溶血針者可疏通血管。另外,使用薄血藥或近期曾做血管手術的病人,亦不適合打溶血針。
瑪麗醫院2005年引入動脈取栓術,為未能以溶血針處理大動脈閉塞的病人通血管,近年每年有10宗。至2015年,有文獻證實手術有效。
做手術兼打溶血針 復元率升
謝曼瑜解釋,醫生會使用導管將動脈內的血塊「吸出」,成功疏通血管比率達60%至88%。她引述外國研究指出,近半同時打溶血針及做導管手術的個案,復元(能自行步行出院)比率較單使用溶血針高20個百分點,但手術亦有一成機率出現併發症,例如出血風險,另取出血塊時,血塊亦有「彈」至其他地方的風險,再度引致中風。
謝曼瑜說,使用人工心的病人因要注射薄血針,即使中風亦不能使用溶血針,否則會增加出血風險。院方曾為一名等候換心的病人做動脈取栓術,成功取出血塊,術後一周等到合適心臟,換心續命。
謝曼瑜提醒,溶血針須於病人病發後3至4.5小時內注射,否則會失去效用,故若有人出現口齒不伶俐、笑容不對稱等症狀,應盡快求醫。她說該院為爭取時間,會派醫生到急症室為相關病人打溶血針。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