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民求變 大選成改革契機」
駐港總領事:總統須恢復國民信心 不應拘左右
法國總統大選明舉行,兩名候選人馬克龍和馬林勒龐觀點也許南轅北轍,但有一重要共通點——其代表的平台並非法國傳統政治建制,反映法國選民迫切求變。法國駐港總領事栢海川上周接受本報專訪,直言這次大選是國家推動改革的契機,稱法國民眾皆明白國家需要改革,他表示,下任總統需要重振部分法國人的信心,以勇於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右派薩爾科齊政府及左派奧朗德政府先後上台,但無法解決法國的內憂外患,經濟低迷、種族宗教衝突和恐怖主義的陰霾始終未散,不少民眾對政治建制失去信心——傳統左右兩大黨社會黨和共和黨近代首次齊在首輪折戟,便是一大例證。栢海川(Eric Berti)說:「法國所有人都知道國家需要改革,各候選人都要提出解決方案。」
「馬克龍顯示面對全球化的自信」
法國《世界報》等不少輿論認為今次法國大選顯示了「兩個法國」—— 一個是馬克龍代表、擁抱全球化;另一個則是馬林勒龐代表、將問題歸咎全球化。栢海川稱,現時法國人大部分滿意生活,但同時對社會悲觀,如何恢復國民對社會的信心尤其重要。他認為下任法國總統須令民眾感受到身為社群一員的信心,推動惠及全民的改革。他稱,法國不應再拘泥以往的左和右,而是決定向上還是向下走,面對失業和全球化的問題保持信心。栢海川特別提到馬克龍的主張反映了這種自信,稱他的改革方案正是要加強法國在全球化競爭下的優勢。
斥棄歐元政綱:公投也是說不
馬克龍和馬林勒龐在意識形態上的最大分歧,在於前者強烈支持歐盟和全球化,後者則傾向民族主義、疑歐及排外。栢海川的理念顯然更傾向前者,他稱,大部分法國人想歐洲加強融合、不想離開歐元區。他說:「如果不用歐元,改回用法郎,法國利率會急升,民眾都清楚這一點。有候選人提倡放棄歐元,這會是重大錯誤。即使馬林勒龐也只是說要就此舉行公投,而公投結果肯定是『不』。」
進入第二輪投票的競選階段,馬林的疑歐立場也有軟化以討好選民,由最初聲言要在半年內談妥方案,否則舉行脫歐公投,變成上周末受訪時改口說可用一年或年半時間決定是否放棄歐元。
須說服國民 接受多元差異
栢海川稱,法國是出口國家,「法國製造」在世界有口碑,本身已受惠全球化,而法國亦正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外資,可見外國投資者對法國有信心。
他認為,下任總統要展開社會對話,恢復部分法國人的信心:「下屆總統須向他們說:你們做得到的,不要害怕全球化,不要害怕移民,接受多元差異,接受想來法國投資的國家提供的資金。」
不過,法國藍領在全球化浪潮中重創,仍是不爭事實,這也是他們愈見倒向馬林勒龐的主因,甚至被與造就特朗普勝選的「鐵鏽帶」效應相提並論。馬林勒龐早前趁馬克龍到訪即將外遷波蘭的廠房,「踩場」會見受影響工人,得到的歡呼聲與馬克龍其後所受的噓聲形成強烈對比,正是縮影。栢海川認為,世界正經歷新的革命,許多現有的工作在廿年後可能都會消失,關鍵在於法國需要適應這場革命。他認為,法國應專注於開發高質素的產品,而非堅持維護逐漸過時的產業和工廠,下屆總統須推動教育等改革。他承認,改革不會容易,但相信今次大選將給下任總統勢頭,推動改革。明報記者 周宏量、林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