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紫書:靈感不可靠

[2017.05.05] 發表
(圖:譚舒雅)

【明報專訊】收集靈感第一步:抬頭觀察

黎紫書的寫作題材從童年經驗跨越國族認同、歷史文明,若靈感是飄浮空中的意念,黎紫書想必是了不起的捕手。然而她把浪漫想像一語道破:「不寫作的人都相信有靈感,寫作的人就知道不可靠靈感。」好的小說往往非源自靈光乍現,而有賴作者經營。所謂經營,是素材收集、整理的能力。

她的小說大多取材自成長過程、旅行經驗與日常觀察。黎紫書形容自己是個「坐不住」的人,她總是在路上:畢業後當上記者,了解不同人的生活,游走不同國境,從別人困境回首觀照自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變得更關懷別人。黎紫書不少小說着力處理人的困境,她不擅長說話,亦不想說沒意義的話,唯有通過書寫沉澱所思所想:「我想對一些人說,我了解你們的處境,了解你們的感受。」

要找到寫作素材,不妨踏出一步,抬頭觀察。黎紫書談到現今年輕人每每埋首智能電話,對四周人事變幻渾然不覺,「如何能具備小說家、寫作人關心周圍環境事物的特質?」

自我提醒創作主軸

男人的手機還在那裡,有一條銀色的長髮橫亙在手機上。她的視線滑向梳妝鏡,看到自己頭髮披散,髮裡處處閃着一絲絲的銀光。啊是白髮,一夜之間又生了許多。──〈蒼老〉

地球圍繞假想軸運轉,小說創作亦須圍繞主軸才不致偏離。黎紫書微型小說〈蒼老〉寫一對重修舊好的夫婦,和好共枕的第一個晚上,男人手機傳來訊息鈴聲,令女人揣測訊息是「狐狸精」傳來,徹夜輾轉難眠。最後,黎紫書描寫女人因而一夜白頭,不曾揭露發訊者身分。與讀者一樣,黎紫書曾陷入「誰是發訊者」的迷思,然而她醒覺自己並非意在書寫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而是藉此表達婚姻的裂痕無法修補,因此掙脫迷霧。

每篇小說都有它的主軸,作家亦是。作家總希望有個人風格,黎紫書卻希望自己是個沒有風格的作家,寫作時她總以素材為先,依隨內容決定文章風格。如短篇小說〈生活的全盤方式〉化用中國已故詩人顧城的詩句,黎紫書把顧城文字風格融入小說;微型小說集《簡寫》在她北京寄居期間創作,故事以內地為背景,用了不少內地措辭。作品是否具有黎紫書風格或馬華色彩,都不在她的考量底下。她寫,故她在,她只求忠於素材、忠於自己。

文、圖:譚舒雅

[語文同樂 第252期]

更多教育
潮看中化:器官捐贈不活躍 傳統觀念所致?
【明報專訊】一宗活體捐肝救活素昧平生病人的好人好事,獲得社會一致尊敬之餘,更引起一番器官捐贈的討論。但突然的氣氛活躍,卻反映一直以來港人對器... 詳情
【明報專訊】不少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信教人口比例處於全球最低水平,有評論認為與務實傳統有關。但這未必反映事實——信教調查大多涉及佛教、基督教... 詳情
生活文學:飲食與社區之間
【明報專訊】「先生要點什麼?」侍應說。 「什麼食物是安全的?」我回應。 「牛肉有致癌物、豬肉有哮喘藥、蔬菜有超標農藥、魚有孔雀石... 詳情
涼山薄
【明報專訊】◆材料: 新鮮山藥60克,去皮,切成2-3毫米薄片 苦瓜60克,去囊,切成2-3毫米薄片 紅菜頭60克,去皮,... 詳情
閱讀篇章:〈現在是最好的狀態〉
【明報專訊】(第1段)朋友病了,大家去醫院看他。離開後在醫院門口感嘆:「唉,這麼年輕就生病了!」 (第2段)另一人說:「去年底還聽他說...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