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直擊:欣賞招牌景觀 認識本地歷史
【明報專訊】曾經抬望眼可見滿街招牌,但現時從大廈外牆延伸出去的招牌因各種原因被拆下。「城市字海──香港城市景觀研究」展覽策劃團隊成員梁梓豪認為,這種獨特的城市文字景觀十分有價值。招牌代表一家店舖,製作物料以至字體表現形式,背後大有故事,更反映了本地文化歷史。兩名傳媒teen使顏鈺雯及陳昕琪(已畢業校記,簡稱傳天)隨梁梓豪行行走走,以此為起點,欣賞香港獨特的城市景觀。
招牌滿街?香港獨特景觀
「逛街時,目光不妨望高一點。」梁梓豪說每條街道都有獨特的文字景觀,除了招牌,街上的告示、大廈外牆的字體也值得留意。他說近年港人漸多談論字體,去年更有人研發聲稱屬於香港人的「勁揪體」,令他開始留意大街小巷的字體,「每天看那麼多個字,有沒有留意身邊的字是怎來的?」他帶領兩名傳天走訪西營盤,首先介紹的倒不是招牌,而是毫不起眼的告示牌。
■城市字海──香港文字景觀展覽(香港賽馬會資助)(圖一)
地點: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日期:即日起至4月1日(周六)
時間:周二至周六上午10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6時(周日、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費用:免費
■告示字體不死板
膠板告示 逐字刻出
驟眼看去,位於西邊街的西區社區中心外牆告示版上的字體就像「電腦字」,這與製作的機器有關。梁梓豪說字句是工人以電動鑽孔機逐字刻出,無法做出棱角,故字體看起來筆畫粗幼均一,筆鋒圓圓。(圖二)
■噴漆告示?有模可依
膠版上的字需逐字雕琢,有些告示只需一塊鋅鐵片及噴漆,便可不斷複製。以西區裁判法院外的噴漆字為例,工匠先用鋅鐵片鑿成鏤空字模,然後一手拿鐵片一手噴漆,故噴漆字筆畫間留有相連部分(即沒有噴漆的地方)。梁梓豪說:「會用噴漆把『嚴禁標貼』直接噴在外牆的,多數只有政府(機構)會這樣做。」如今街上告示多以紙過膠製成,一貼便可。噴漆字雖買少見少,但並未消失,放眼身邊便是觀察字景的第一步。(圖三)
■金漆招牌?信譽象徵
俗語說「金漆招牌」,多指某地方或店舖信譽良好,原來「金漆招牌」現在還有實物!海味店、茶葉店、藥材舖等售賣貴價物品的店舖多使用金色漆油寫成或貼上金箔的招牌,梁梓豪舉例說:「你買藥材時,都不敢光顧只在街邊放張椅子的『店舖』吧,也會看看舖面怎樣,(衡量店家)是否信得過。」位於德輔道西「海味街」的合利號,店外使用白底紅字的膠製招牌,把金漆招牌放於店內,店主區先生稱:「沒什麼原因,沒有人(把金漆招牌)放在外面的,用來『坐鎮』嘛!」這是為了避免木製招牌受潮發霉,閣樓位置亦剛好能放進招牌。(圖四)
■霓虹燈:晚間營業
如果你晚上在西營盤閒逛,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不見香港著名的霓虹招牌?西營盤昔日多街市、海味店,較少酒家、娛樂場所等重視晚間營業時段的店舖,故不需以發光招牌吸引客戶。「利昌大押」從前是西營盤少數使用霓虹招牌的商號,但霓虹光管現已拆掉。梁梓豪解釋,「開了燈的話,(大廈)堶惘磻漱嶀H家應該(被光照得)不用睡。」不過招牌燈箱側面仍印有光管公司「溢記光管」的字樣,可見此招牌曾經閃亮。(圖五)
■招牌書體也講潮流
招牌字的書體,原來也講潮流!梁梓豪表示,約在1950至1960年代起,有不少人學習北魏體,其中來自廣東的書法家區建公寫得特別出色,他不但在街頭「賣字為生」,還開班授徒,創立「建公書法專修學院」,很多達官貴人、大戶人家皆慕名請他寫招牌,如「奇華餅家」便出自其手筆。北魏體字體雖粗,但筆畫分明,易於辨認,故以北魏體寫招牌成一時潮流。德記印務的招牌字體同屬北魏體,但由另一書法名家卓少衡所書,招牌上有其落款,據說這有「賣廣告」之效,收費會便宜一點。梁說小店雖請不到名家題字,但同樣重視招牌,找其他字匠寫字時也會使用北魏體。(圖六)
■舊街景插畫師
繪招牌先考證
舊式招牌因安全、環境等問題陸續「退役」,但以畫舊街景聞名的「80後」插畫師麥震東(麥東記),卻以另一種方式保存招牌字體,「這些現在看來很old school(守舊)的字體,其實以前是很流行的」。他畫老店舖時自然也畫到招牌字,他會到上環、深水黤氐簞浀珗謅峏蝺荌O錄,如畫「香港茶室」字樣,「茶室」二字他參考了陸羽茶室的招牌字體,「香港」二字再仿照該字體繪製而成;製作大型壁畫時,他會先請習書法的友人把字寫一遍,再放大字體及臨摹,寫一字往往花半小時以上。麥震東甚至會善用網上地圖「穿越」過去,一窺已拆卸的招牌模樣,「因Google Map上的實景圖多是約10年前(拍下)的,可以trace(追溯)回舊招牌是怎樣的」。
麥震東繪畫舊街景時從不忽略招牌字體,他建議大家欣賞招牌時,可先留意上面可有題字者的名字,「從人名入手,看看會不會是區建公、蘇世傑等(近代)書法家的作品,再由此探索更多」。
文:鄒靖儀
圖:鄒靖儀、傳媒teen使顏鈺雯及陳昕琪、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2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