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翻譯:鄧公早料一國兩制難順暢
今日是鄧小平逝世20周年紀念日,今年亦是香港回歸20周年。對於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在港實踐情况,曾任鄧小平英文翻譯、1980年代初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期間在外交部工作的高志凱對本報指,鄧小平當年早已預料到「一國兩制」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現在出現的問題都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茶杯裏風波 都在控制之內」
高志凱形容「一國兩制」是「至高的智慧」,亦是中方為解決香港問題的「重大妥協」,他認為落實得「非常成功」。
高志凱表示,香港現在的問題只是「茶杯裏的風波」,「目前香港出不了什麼大事」。他認為特區政府要有勇氣、能力處理「港獨」等問題,「特區政府處理不了的中央政府可以處理,中央政府處理不了的軍隊可以處理,有多道『防線』」。
他強調,港人爭取民主應在法治範圍內,可以合法遊行表達意見,但不應出現「佔中」、與警察對抗等破壞法治的事。
「50年不變」的承諾出自鄧小平,高志凱稱,鄧曾在內部會議上提出,香港如果發展得好,也可以100年不變。
不過他又說,「但如果經常出現『港獨』、破壞『一國兩制』的情况,最多50年,甚至會提前終止……2047年如果把香港變成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世界上有誰會說不呢?」
呼籲港機場冠鄧小平名
另外,鄧小平曾稱希望「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不過在回歸前逝世,高志凱呼籲將香港赤鱲角機場更名為「香港鄧小平國際機場」,以此將鄧與香港永遠聯繫在一起,他將為此向內地有關部門及香港當局反映,爭取在今年7月1日前實現。
對於現時的內地當局,高志凱認為依然延續「鄧小平路線」,且「超額完成」,不過同時亦「問題成堆」,包括貧富差距、環境污染、官員腐敗等。
他又指,內地「政治改革跟不上經濟改革」的說法值得商榷,政治改革每天都在發展,而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情况,政治的核心需要穩定,且要求政府執政能力強,能夠發展經濟。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