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300次 尋逾百種毒草 醫局化驗專家瞓身撰毒植物圖鑑
【明報專訊】看似無害的野生植物可能有毒,嚴重更可致肝衰竭甚至死亡。相關文獻和臨牀經驗零碎,治療常遇困難。醫管局毒理學參考化驗室19名成員過去5年出動近300次,「瞓身」蒐集117種有毒植物資料,編撰《香港有毒植物圖鑑》供前線醫護和公眾參考。手執厚達300頁的圖鑑,他們均說汗水沒白費。
明報記者 袁樂婷
團隊靈魂人物、毒理學參考化驗室(下稱化驗室)顧問醫生麥永禮說,本港植物中毒個案罕有,過去10年僅數十宗嚴重個案,臨牀經驗和相關文獻有限,「於是大膽地諗,不如自己做」。他說,過程比想像中艱辛,最難是找齊百多種有毒植物,雖與漁護署專家合作,也不一定能遇上植物開花,團隊出動近300次才拍攝到植物不同狀態,「有花就不會有果,同一棵植物起碼影兩次」。圖鑑另收錄植物的毒理、臨牀徵狀、治療方法和案例等,助醫護盡快確診,並作針對性治療。
港個案有限 盼助診治
負責上山拍攝的化驗室科學主任林英豪和高級醫務化驗師陳淑珊笑言「曬到好黑」,連鞋碼也大了一號。陳淑珊原本不諳攝影,匆忙學了數招基本技巧便上山,「最緊要有心」。她說,拍攝植物不能計較儀態,除了不怕熱、不怕蚊叮,還要肯「瞓身」,「植物不是模特兒,企定定給你影;若它生在坑渠邊、欄杆邊,唯有伏在地上影」;奇怪姿勢有時更會引來其他遠足者好奇。林英豪說,每到一個地點,平均需一小時研究拍攝角度和設置器材,曾在大帽山頂遇強風,同行漁護署專家開傘擋風,助他捕捉植物靜止一刻。
每到一地攝足一小時
有些植物生長在險峻之處,兩人曾隨漁護署專家爬上大嶼山「倒碗崖」,小路前有告示牌,警告遠足者為人身安全勿攀爬,他們偏向虎山行,只為找到全株均有毒的「一把傘南星」。林憶述,等待鈎吻(又稱斷腸草)開花也不容易,一行人先到城門水塘,發現該處的斷腸草未開花,跨越大帽山趕到河背水塘,仍是失望而回,「行到氣都斷埋」之際,唯有嘆運氣不好,擇日再來。
爬險崖為找「一把傘南星」
攀山小隊背後,還有兩名副顧問醫生張耀君和程楚君支援,搜尋各地文獻和案例,每種植物最少參考30、40份資料。張笑言,最「頭痕」是遇上外語論文,「例如有植物主要在日本出現,自然當地會有較多研究」,需時翻譯。
團隊成員看到圖鑑面世,均覺有成就感,陳淑珊急不及待取書回家告知父親。她說,為上山拍攝犧牲不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家人)會有微言,亦不捨得,但他們知道我為了什麼而努力」。問到會否再開展新項目,5人笑說:「歇一歇先。」
非賣品 或供免費下載
《香港有毒植物圖鑑》為非賣品,現存放於17間醫院中有可能接觸植物中毒個案的部門,包括急症室、內科及深切治療部等;醫管局及大學圖書館;以及7間公共圖書館。麥永禮透露,正研究將圖鑑製成電子書,供網上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