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聯合國大學日前公布世界首個《區域電子垃圾檢測》研究報告,指亞洲12個國家和地區構成最大電子消費群體,占近半市場,包括中國在內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廢棄電子產品數量,從2010年至2015年間成長63%,且電子垃圾總量和人均生產量均快速成長,速度超過人口成長,對環境造成壓力。 報告指出,技術創新加快新品推出頻率,尤其是可攜式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導致亞洲電子垃圾持續增加。聯合國研究人員指出,對處理電子垃圾管理基礎設施不夠環保的國家來說,電子垃圾的數量驟增令人擔憂。 研究者警告,多數亞洲國家普遍存在不當和非法電子垃圾傾倒,卻未對電子垃圾立法。值得注意的是,亞洲12個國家中,中國2015年的電子垃圾產生量居首,為668萬噸。 報告認為,缺乏處理電子垃圾觀念、處置場所和回收機制等現狀,造成消費者、拆解商和回收商成為非法傾倒主體,一旦立法或管理不當,就會導致電子垃圾氾濫。 中國也有研究數據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傾倒場,全球有30%到40%的電子垃圾被運到亞洲,其中有70%到80%送往中國,對當地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為此,中國官方從2016年已針對電子垃圾法規不足、回收處理技術薄弱,欠缺健全回收體系進行改善,包括明確管理單位責任歸屬、落實電器電子生產商回收責任,針對資源再利用及電子垃圾處理企業,推出相關政策法規,提高電子垃圾回收利用率以及無害化處理。 小靈通電子垃圾 指被廢棄不用的電氣、電子設備,電子垃圾含有大量有害化學元素,例如鉛、鎘、鈹、汞和重金屬等,如果回收不當,污染物暴露在外,將對環境污染和居民健康造成威脅,數位化時代加劇電子垃圾問題氾濫,全球各國針對電子垃圾處理越加重視,更將電子垃圾循環利用和拆解技術視為新興產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