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紋身師志願短片 入圍國際賽
【明報專訊】不少青少年都不太懂向父母表達情感,短片影像可成表達途徑。中三少年澤銘透過拍攝短片,向母親訴說自己當紋身師的理想,自言「有好多人否定我的夢想,我也會堅持下去」,結果漸得母親認同;亦有自小遊走寄養家庭之間的阿峰,以更換衣服暗喻自己居無定所,帶出「家」對兒童成長的重要,寄語港人父母要疼惜子女。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今年以「給爸媽的話」為題推出短片比賽,透過公開招募及短片製作日營,共收到160份作品,其中5名參加者入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國際大賽,躋身15強,昨啟程赴荷蘭出席頒獎禮及大師班。
在芸芸短片中,有人訴說自小立志當紋身師。15歲的澤銘就讀中三,自小六起便有當紋身師的念頭,「覺得城市節奏太快,畫畫能幫我減壓」,而紋身比畫在紙上更富挑戰,亦可透過圖案表達情感。
在短片中,澤銘說「有好多人否定我的夢想,我也會堅持下去」;他成長於單親家庭,與母親及胞姊同住,自言與家人關係不好,母親認為紋身是學壞的表現,又指「你不如做乞丐」,雖然家人反對,但他不放棄,閒時到紋身店觀看別人紋身,又會在家繪畫圖騰練習。他笑說,母親看完短片後似是更了解其夢想,態度軟化,對他說「拍得幾好」,二人關係亦有改善。
中五生「換衣」喻居無定所
另一入圍的中五學生阿峰17歲,自小因為家庭問題,入住不同寄養家庭及兒童之家。在短片中,他以更換外套形容自己常「搬家」,片中黃色上衣代表家和愛,最後被丟到地上。他說,自己不屬於任何家庭,亦未接觸過愛,「有次我返屋企,媽媽同我講,你現在走,我不要你,有幾遠走幾遠」,自此他寧願放假留在兒童之家,也不願回家。沒有人為阿峰簽回條,更沒人接放學,缺乏關懷下,他幾度有輕生念頭,幸最後被旁人勸阻。他盼藉短片表達關懷對子女成長尤為關鍵,「想同世界講,如果父母不珍惜仔女,就會好似我一樣」,盼所有父母負起養育子女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