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龍頭:盼「中國芯」替代洋貨
在深圳南山租來的廠房中,「芯思杰」董事長王建把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貼在大門口,習近平部署「網絡強國」建設、鼓勵「軍民融合」等概念,都令他非常鼓舞,王建的最大願望是用自家生產的「中國芯」替代現時市面90%的美國、日本產品。
軍警背景 出口曾遇困難
「我們的Y波導集成光學調製品,可以實現對無人機、無人車的精確導航」,王建對自家晶片如數家珍,稱技術上已經領先國際,華為、中興等通訊商已經採用芯思杰的晶片作為光通訊元件,阿里、騰訊亦用作儲存數據。
王建稱,國外公司較「傲慢」、難議價,相反國產晶片價格便宜、服務好、交貨快,比進口晶片便宜30%至50%,但內地用進口晶片已有幾十年,「芯思杰」希望10年內佔到市場40%份額,逐步實現核心技術國產化。目前,95%芯思杰客戶都在內地,客戶包括軍隊、航天企業,同時亦遠銷美國、英國和台灣,不過,也曾因為他們有軍警背景而遭遇出口困難。
研發工程師棄美國生活 盼貢獻行業
王建是一名退役武警,而芯思杰的「技術元老」是前電子工業部44所研究室主任楊文宗,楊退休後到深圳創建通訊公司,還有他的學生楊彥偉。楊彥偉現任芯思杰研發總工程師,妻子李瑩任總經理,兩人原本供職於美國NEO公司,2014年放棄數千萬的股權回國發展。「在美國生活了十幾二十年,我們生活得很好,」李瑩說,「我們也不是為了物質需求吧,是想為國內這個行業作點貢獻,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
深圳有部分企業由軍工背景起家,亦有大批民企願意加入國防科工領域。通訊巨頭華為亦常因創辦人任正非曾經參軍亦被視為有軍方背景,在出口至歐美多國時遇阻。
中山大學教授林江說,軍工背景也是深圳創新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並非首要,也有不少軍工企業後來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