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角度:各國減排 責任不均?

[2016.11.03] 發表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
印度總理莫迪
美國國務卿克裡

【明報專訊】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對氣候的影響已蓋過自然因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明言,人類行為造成氣候變化,溫室氣體是全球暖化一大元兇。過去20多年,聯合國曾多次召開國際會議,討論減少排放溫室氣體方案,共同對抗全球暖化問題。不過,各國對減排責任爭持不下,發展中國家和已發展國家對減排各自有什麼考慮?當中又有什麼政治角力呢?

事件背景

2015年12月《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在巴黎氣候峰會上通過,2016年10月,聯合國宣佈《巴黎協定》於11月4日起正式生效。《協定》其中一項目標是控制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革命前升溫少於2℃,並致力爭取限制升幅在1.5℃,各國需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協定》規定已發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需投入長遠減排,被視為對抗氣候變化的一大突破。《協定》要求各國以「自主貢獻」方式應對氣候變化,依照國情、能力,自行提出可承擔的減排幅度。例如美國承諾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約26%至28%、到2050年減碳80%以上等;中國則提出在2030年,使用非化石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佔「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約20%;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另外,發達國承諾2020年前開始每年向發展國提供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減排援助款項,協助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發展低碳技術、轉用可再生能源等。

■評論摘錄— 發展國意見

◆發達國應提供技術

解振華支持《協定》體現區分發達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做法,認為原則符合中方要求,同時希望各方積極採取措施加強2020年前落實《協定》,特別是發達國家要切實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支持等承諾。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

富有國責任更重

印度總理莫迪認為出於氣候公義原則,富有國應承擔令氣候變暖的歷史責任;他指發達國不應強迫發展國完全放棄化石燃料,因「富有國家是透過燃燒煤炭建立繁榮經濟」,強迫放棄化石燃料將影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危害貧窮的國民。 ——印度總理莫迪

氣候峰會是權力遊戲

CVF又稱「脆弱20國」,成員包括阿富汗、埃塞俄比亞、馬爾代夫等。它促請巴黎峰會與會國將本世紀溫度較工業革命前升幅控制在1.5℃,又呼籲國際社會締造有法律約束力的對抗氣候變化協議,發言人哈克指他們是最受氣候變化影響之害的國家,可是峰會是權力遊戲,權力不在他們這邊。 ——易受氣候影響脆弱國家論壇 (CVF,Climate Vulnerable Forum)

•解讀

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確立「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即發達國率先減排。《巴黎協定》亦體現了這原則,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議前就曾強調《協定》應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尊重各國的政策、經濟結構等。

發達國有「歷史責任」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峰會前撰文,指部分發達國家以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為由,推動建立2020年後所有國家共同減排、發達國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出資的新機制。他指發達國家這建議只考慮保持本國發展的優勢和利益,但模糊了發達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歷史責任、發達國和發展國於社會水平、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上的差別等,削弱了公約的基本原則。此外,他指發展中國家大多面臨不同程度的經濟、消除貧困、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她們在積極保護氣候環境之餘,也應維護自己合理的發展利益。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亦稱,像菲律賓這樣的窮國應該被容許追求工業化,以改善生活水準,認為減碳目標是瘋狂的,菲律賓目前仍未確認《巴黎協定》。

雖然印度受全球暖化所衝擊,但在巴黎峰會中印度一度立場強硬,堅持脫貧才是印度的政策重點。總理莫迪亦強調印度有3億人生活在沒有電力的環境。印度後於2016年10月向聯合國交《巴黎協定》的批准書,承諾2030年前至少40%電力來自非化石能源發電。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氣候倡議總監David Waskow表示,近年印度已多次經歷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如風暴與水災頻繁,災難性的熱浪等。為了改善氣候問題,印度的行動顯示出其決心。減排方案其中一重點是改用可再生能源,該國近年開始迅速發展以太陽能與風能為首的再生能源,望減少依賴傳統化石燃料發電。

海島國受害深 促減排目標更進取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如果地球氣溫較工業革命前上升2℃,數以億計的人生計將受嚴重影響。而全球升溫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及極端天氣變得恆常,直接影響太平洋島國的居民及低地國家人民。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指出,自2010年起天災已奪走「易受氣候影響脆弱國家聯盟」(CVF)20個國家逾5萬條人命,加上海面上升對島國構成威脅,預計死亡數字在不久將來會大幅增加。2016年5月,澳洲科學家發現太平洋所羅門群島33個低窪珊瑚礁島嶼,近70年間受海水水位升高所累,已有5個小島被淹沒。這份科研報告被指為全球暖化衝擊太平洋海岸線的首個印證,突顯海平面上升危害太平洋低窪島礁。

■評論摘錄— 發達國意見

◆新興國亦需負責

克裡同意發達國家應負上更多的減排責任,但他指出即使每一名美國公民都騎單車上班,以公共交通工具上學,家中使用太陽能、每人種十多棵樹,甚至所有已工業化國家都達至零排放,仍不足以抵消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碳排放量。因世界近65%的碳排放來自發展中國家,若只得發達國減排並不足夠,發展中國家亦應盡努力減排。 ——美國國務卿克裡

工業國發展潔淨能源

德國總理默克爾指出,中國能拿出2030年減排時間表是不簡單,但她呼籲中國制定有雄心的減排目標,她同時建議工業國家亦可發展一些能力所及的潔淨能源技術,以應對氣候變化。 ——德國總理默克爾

•解讀

有評論指現時仍用發達國與發展中國家決定減排責任是不合時宜。例如中國工業快速發展,中國的碳排放量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印度的碳排放量亦是繼中美後的第三高;產油大國沙特阿拉伯因被列為發展中國家,未負上相應的減排責任。評論指石油輸出國對減排不積極,原因是其經濟非常依賴能源出口,如委內瑞拉石油出口佔國家出口總量96%。減排意味減少用能源,打擊石油輸出國國家收入。

不少發達國均要求發展中國家同樣要強制減排,不能置身事外。美國國務卿克裡強調若只靠發達國減排,根本不足以改善全球暖化,故要求新興國家亦應減排並向全球展示成果。峰會過後,克裡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指即使《協定》生效也不能保證能夠紓緩氣候問題。他認為政府的決定只是催化劑,要真正改變的是私人企業,如他們不投資於新科技及再生能源的發展,難以實現減排。

德國總理默克爾歡迎中國的減排措施,但認為中國作為碳排放全球最高的國家,應制定更高的減排目標,她又指發達國家會肩負技術研發任務,以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防止出現因氣候變化導致的難民潮。

「政府是催化劑 改變需私企參與」

2016年7月,聯合國氣候變化與厄爾尼諾特使Mary Robinson譴責德國和英國背棄《協定》,還在資助開發對環境有害的能源。默克爾則承認燃煤在一段較長時間內,仍是德國能源供給的一大支柱。

更多教育
試題拆解:經濟全球化有利生活素質?
【明報專訊】卷二:延伸回應題 評估經濟全球化對中國人民生活素質的影響。解釋及論證你的答案。( 10分) ◆資料A 中國對外... 詳情
實戰錦囊:「影響」題 先概念化後分析
【明報專訊】淇老師: 通識公開考試常問「影響」,相對比較題、問可行性、成效之類的題型,影響題較易掌握。同學需要利用資料或就個人所知分析某些現...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三權分立爭議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顧問教師: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通識科主任 關懷遠 ... 詳情
焦點新聞:10月 焦點通識新聞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法國凡爾賽宮的秘密
【明報專訊】古時王室貴族的居所都是「遊人止步」,平民百姓或只有望門興嘆。今時今日,你卻有機會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仔細欣賞,大飽眼福。在法國凡爾賽...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