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Walker Evans
新建的建築、地上散落的垃圾、破舊的農村、穿著皮草的貴婦、地鐵上疲憊的乘客、在古巴叨茬楹X的黑人或是攝影師自拍,在當今能想到的攝影主題,Walker Evans早就想到了。
他鏡頭底下的一張張臉孔,融匯了整個大時代的變遷以及小市民的喜怒哀樂,擺脫掉舊時沙龍攝影模特專為鏡頭呈現的矯飾和商業氣息,凝聚出停擺一瞬間的生活痕[。
溫哥華美術館最新的「Walker Evans: Depth of Field」(聚焦Walker Evans攝影覽),日前正式開展,由Walker Evans遺產策劃兼執行者John T hill來設計規劃展區,作品以年表排列,呈現Walker Evans自1920到1970年間超過200多幅攝影成果,包括他以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為創作主軸的代表作品,以及其他較鮮為人知攝影系列,如布魯克林大橋(The Brooklyn Bridge)、古巴之罪(The Crime of Cuba)和美國內戰前期(Antebellum Architecture)倡導本位主義(只顧自我,對他人或整體利益漠不關心的思想、行為和心理)等作品,展區附帶Walker收集的明信片和攝影工具,可說是囊括Walker Evans最完整系列的展出。
紀實人文攝影
「Walker原本想當作家,進而至巴黎學習法國文學,後來發現自己的文字功力不行,只能改用相機來『寫』作。」身為Walker Evans的朋友兼同事,John笑說,雖然寫不成小說,但那段在巴黎學習的日子,對他之後在攝影畫面的呈現和手法有很大的影響。
Walker Evans (1903–1975),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攝影師,出生富裕家庭的他反其道而行,以攝影作為對權力體制的一種攻擊,深入底層、走上街頭,在他的鏡頭底下,有的是布魯克林最新建成的大橋,紐約地鐵身穿皮草的貴婦,也有農村媥赬篚a困的家庭。John稱,Walker鍾情於人文,影像背後的文化涵義和社會問題才是Walker想用鏡頭來呈現的主題。
「Walker用他的相機,以旁觀者的角度冷靜地記錄當時的社會,置身事外且不帶批判。」也因為如此,Walker的作品不喜歡任何多餘的修飾,有時候連額外的打光動作都沒有,以當時最自然的光影變化來呈現。
「保持真實是核心主軸。」他指出,為了能更深入底層,捕捉人物最寫實的一面,Walker有時會花上大量的時間與攝影人物相處,以他為《Fortune》(財富)雜誌所拍攝的佃農家庭為例,Walker在佃農的木屋和其家人居住了近一個月,才完成最後作品。
他也曾將相機換上大光圈的鏡頭,機體塗黑藏在大衣或袖子堙A在地鐵堿黿禲A偷偷攝影地鐵堛滬憤;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被拍攝,神態各異,有悲有喜,為這個系列增加了許多可看性。
這在當時技術上來說並不容易,John解釋,膠卷需要足夠的光源來成像,在昏暗晃動的地鐵堶n能夠呈現好的成果十分考驗攝影師的技術,Walker花費漫長的時間,最終在近三十後才將這一張張地鐵人像集結成一個系列「Many are Called」。他補充,Walker早期偏愛使用大幅相機,後期則多使用35毫米相機,部分原因也是因為相機體積較小,不容易被攝影項目所察覺,較能達到自然的效果。
但Walker對於自己攝影的堅持並沒有為他帶來輕鬆容易的人生,很多時候掙扎於受顧於他人的限制,以及自己作為一位攝影師對拍攝主題的堅持。「Walker Evans的攝影作品帶有許多劃時代的原創性,對溫哥華的攝影走向也有深遠的影響,我們希望藉茬o次的展覽,讓大溫的民眾能一窺他鏡頭下的人文風景。」
Walker Evans:
Depth of Field
日期:即日起至2017年1月22日
時間:上午10 時至下午5 時
(逢周二開放至下午9 時)
地點:750 Hornby St, Vancouver
門票:成人$24、學生耆老$18、兒童$6.50
瀏覽:www.vanartgallery.bc.ca
文:葉曉蓉 圖:Walker Ev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