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中國發展與高污染
【明報專訊】改革開放後中國工業發展迅速,「世界工廠」提供不少就業機會予農村剩餘的勞動力,推動GDP增長。可是,工業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卻因為對環境的忽視而威脅可持續發展,環境破壞的不可逆轉及人體健康受影響,社會能否承擔得起?近年中國民眾對自身權益日漸關注,在經濟與環境之間作平衡與取捨,他們也有話要說。
◆中國各省/市/自治區GDP(2015)(見圖)
◆空氣質量(圖)
◆數據看高污染工業(圖)
■高污染工業 損健康國家形象
PX是什麼?
PX是對二甲苯(para-xylene)的縮寫,由石油提煉出來,可用作生產汽油及塑膠。中國許多工業都依賴PX,成為生產PX的大國。
PX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有科學家認為這種化工物料可透過直接接觸或於大氣之中傳播,長時間接觸、吸入過量會對人體造成刺激。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PX列為3類致癌物,即「尚不能確定其是否對人體致癌」,所以有專家認為PX的毒性低,不會影響居民的生活。但亦有說法指,PX是易燃物,而且PX化工廠內會有其他化學物質,如果遇上爆炸容易波及附近民居。
除了具爭議的PX化工廠,部分如造紙、重金屬提煉等高污染的工業,管理不當亦會污染空氣及水源,若波及附近的農地,由受污染土壤或水源種出的食物,會引起食物安全(food safety)的問題,不僅有損食用者健康,如果這些食物出口亦有可能影響國家形象(national image)。
中國人民怎樣看?
近來不少高污染工業如決定落戶,多遭到住在附近的居民頗為一致的反應:出來反抗。他們會組織大型的集會及遊行,有時候當地政府承諾會檢討選址,甚至承諾停建,回應人民的憂慮。
內地人民對於環境議題的認知提升,或因曾發生的工業事故,亦有不少人從互聯網接觸到環境相關的議題。不過有評論指現時這些聲音停留在典型的「鄰避效應」(not in my backyard, NIMBY),是「不要選在我家附近」,事實上並未對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有更深化的認識。這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當巿民有更強的環保意識(environmental awareness)或公民意識(civic awareness),才會引起超越避鄰效應以外的環境關注,例如為何要建這家廠、有沒有更好的替代辦法、如何減少相關需求從而不用建這家廠等等。
政府這樣做:
就環境保護方面,近年中國政府明顯加強意識,在立法及修改法例方面,積極回應沒有節制的經濟發展可能帶來對環境的侵害。例如:
1. 修訂《環境保護法》,如不為企業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罰款設上限,透過污染者自付的原則去懲罰不負社會責任的企業
2. 推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加強潔淨水資源
3. 推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其中一個方向是鼓勵政府與私營企業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加強預防及治理土壤污染
文:楊淑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