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光控「納米機械人」 注人體輸藥 堵血管殺癌細胞

[2016.10.25] 發表
港大化學系助理教授唐晉堯表示,今次研發的「納米機械人」以「硅」及「二氧化鈦」製作,因這兩種物料可以感光,當接觸到紫外線後便可以移動。(邱雅錡攝)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化學系研究團隊耗時3年,研究出全球首個以紫外線控制的「納米機械人」,當接觸到紫外線便會移動至目標部位。每個機械人僅如紅血球般大,團隊盼將來可以將技術應用於醫療用途,例如將機械人注射至人體內,以輸送藥物至癌細胞作治療,但仍面對多項困難。

有關研究已刊登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研究團隊今年已向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申請專利,現正等待審批。

紅血球大小 可移至特定目標

負責研究的港大化學系助理教授唐晉堯表示,今次港大研發的「納米機械人」每個僅如紅血球般大,是以「硅」(Silicon)及「二氧化鈦」(Titanium oxide)為物料。唐晉堯解釋,目前普遍「納米機械人」是透過磁性材料,利用磁場控制納米機器的移動方向,但港大的納米機械人則可以感光,當接觸到紫外線後便會產生化學反應,移動至特定目標;研究人員亦會加入小量催化劑,加強化學反應。

傳送信息勝磁控機械人

至於用光控制機械人有何好處,唐晉堯表示,光可以有方向、顏色等變化,故傳送信息的方式及可能性,比以磁場控制的機械人多;未來可以機械人輸送藥物至癌細胞,對付腫瘤,或堵塞個別血管令癌細胞死亡。

續研究困難多 料需逾10年方可應用

唐晉堯指出硅及二氧化鈦可於人體內分解,但「納米機械人」需要放在特定的溶液才能進行化學反應以致移動,而此種溶液對人體有害,暫未能應用於人體。他預計未來仍需研究可「生物相容」的物質,至實際應用可能需要花上10年以上。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醫務總監潘冬平表示,如果要將納米機械人在人體應用,相信仍需一段長時間。他說,每個腫瘤內的血管密度、滲漏性等方面都不同,而且較「亂」及複雜,故機械人能否有效進入血管發揮作用,需要再研究。

更多港聞
啟德加密發展  城規關注配套
【明報專訊】城市規劃委員會昨日討論放寬啟德發展區密度至6.5倍,並增加建築物高度,令區內住宅單位增加至近5萬個。有委員關注區內公私營房屋比例... 詳情
稱可憑指紋悉個人潛能 皮紋分析中心涉虛報獲英認可
【明報專訊】海關根據舉報,昨派員扮客到尖沙嘴一間聲稱可憑指紋分析得知個人潛能的「皮紋分析中心」「放蛇」,揭發其所聲稱獲得的英國相關認可資格涉... 詳情
393年歷史 莎翁劇作珍本明展出
【明報專訊】今年為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辭世400周年。英國著名學院伊頓公學特意借出其圖書館珍藏、首版整合莎翁生前劇作的劇錄《第一對開本》(Fi... 詳情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委員會選主席「後遺症」 打完人海戰 毛孟靜率先退會
【明報專訊】立法會建制與非建制派早前就委員會選主席全面「開戰」,「冧人」加入,搞到大部分委員會都有超過60名委員,大戰過後有「後遺症」,開會...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