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明天起推行提高私家醫院收費透明度先導計劃,提出三大要求,包括就24種常見非緊急手術,向病人提供服務費用預算;公布實際收費統計數據,以及房租等主要收費項目。食物及衛生局將於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規管私院的條例草案,現行計劃內容將是立法基礎,屆時另擬增設中央投訴機制。
擬明年上半年提交立法草案
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稱,先導計劃不設限期,會一直推行至立法會的草案委員會完成審議,期間累積經驗,不定時按實際情G檢視需否修訂草案,期望令病人更有預算。他表示,現時私院病人若對收費或治療過程有不滿,可先向該院投訴,局方擬於明年提交條例草案時,提出增設中央投訴機制,若病人向醫院投訴後未獲滿意答覆,可再申訴。
24種常見非緊急手術提供預算
先導計劃要求醫生或私院在病人入院前向其或其親屬個別提供服務費用預算,涉及24種常見非緊急手術,如切除甲狀腺及激光矯視(見表)。各醫院預算表格格式劃一,分項列出手術費、麻醉科醫生費、預計住院日數和住宿費、消耗品及藥品收費等,惟治療方法依病情及病人體質而異。高永文表示,規定最終收費與預算的最大誤差「實際上不可行」。
須公布治療人次實際帳單數據
計劃另要求私院在網頁公布12種常見手術收費統計,包括每年接受治療人次,以及每項手術第50及第90百分位數的實際帳單數據。私院另須公布房租及手術室費用等6項主要收費,上述措施與2014年底公眾諮詢時的建議大致相近。因緊急手術收費難以在入院前預算,故未納入計劃。
彭鴻昌指效果不大 建議設覆核制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表示,於私院網頁公布參考收費有助病人選擇合適醫療服務,惟對政府決定以「費用預算」取代諮詢時建議的「報價」感失望,削弱對病人保障。高永文昨回應質疑時表示,不欲市民誤以為「報價」等於最終收費,致不必要爭拗,「講清楚是預算」。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則指出,病人期望治療費用明碼實價,只提供預算效果不大,建議設覆核機制,若最終收費與預算的差異太大,例如超出兩成,病人可向該機制投訴。
養和:費用預算絕對可行
此外,對於有醫生擔心難以估算醫院收費,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表示,院內收費透明,醫生及病人均可查閱,而使用何種藥物、用藥量及使用手術室時間等均屬醫生決定,「雖然麻煩少少,但若與醫院溝通,絕對可寫到(費用預算)」。
醫學會昨發聲明,表示該會支持收費透明,亦相信同業盡力助病人了解醫療開支,惟衛生署並無就是次計劃通知該會,令業界未能及時表達意見,對政府缺乏溝通感遺憾。該會表示,市民需明白治療變數多,經驗老到的醫生也未必能全部預計,若病情突變或有併發症,醫療開支因而增加在所難免。
消委會認為先導計劃為保障病人權益踏出第一步,但最終保障是私家醫院能提供具法律約束力的報價,期望當局密切留意計劃成效,並制訂未來發展路向及時間表,加強規管。消委會認為,若出現實際收費與預算有顯著差異的個案,私營醫療機構應交代原因,讓公眾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