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低失業率未推升通脹
分析指要充分就業 失業率可再跌
美國聯儲局今明兩日議息,周三的議息聲明,普遍預期利率將按兵不動,聯儲局最多會口頭釋出即將加息信號。銀行業則為加息施壓,希望改善利潤率,摩通董事長戴蒙爭取提高利率,稱加息四分之一厘微不足道。當前美國就業市場已接近充分就業水平,儘管聯儲局通脹目標尚未達到,但愈來愈多分析認為,倘拖延太久才加息,通脹一下子急升的風險將會增大。那麼聯儲局為何對加息遲緩不決?
關鍵問題之一,是沒有人知道在通脹率開始過度上升前,失業率能降到多低。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充分就業時的失業率為4.8%,與聯儲局估計相同,略低於當前的4.9%失業率。根據傳統觀點,失業下降會造成工資上漲,推升通脹。但這個所謂的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的關係並未如預期般發生作用。奧巴馬政府前顧問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表示,不斷有人說通脹即將上升,但始終沒有出現。
就業市場有技術滯後
美國上半年經濟增長乏力,經通脹調整的實際GDP增長折合成年率增長1%。相比之下,就業市場蓬勃,今年每月職位增長接近20萬。這現象相當奇怪,企業一般在需求上升時增聘人手,但GDP數據並未反映商業情况向好。聯博資產管理表示,這可能出於技術緣故,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對經濟體作出的貢獻未被準確計算,GDP增長可能比官方數據更強。不過也有理由相信就業市場反應滯後,企業一般在經濟恢復才增聘人手,同樣道理在經濟衰退後才停止招聘。因此當前的新增職位數據未必反映經濟實况。
理事提中性利率 防通脹不壓經濟
聯儲局理事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在上周進入議息前的緘默期前提出「中性利率」(Neutral Interest Rate)的問題。中性利率是指在充分就業和通脹穩定的條件下,不會對經濟購成任何影響的利率水平。當經濟處於擴張周期,政策利率或實際利率通常高於中性利率,以防止經濟過熱。當經濟處於衰退周期,利率通常低於中性利率以促進經濟增長。不過理論上政策制定者無法觀測到真正的中性利率水平,這利率只能在預設的條件下被估算出來。自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美國名義利率長期維持在零水平。期內經濟增長降至不足2%,通脹則在1%左右。換言之,美國經濟在名義利率零水平、實際利率負水平的情况下溫和擴張,這是二戰後不曾發生的情况。
環球需求投資仍疲軟
市場預期,聯邦基金利率未來10年的長期利率應在1.1厘水平,比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的平均水平低約1厘。聯儲局在2012年初預測長期利率為2.25厘,目前預測只有1.5厘。分析認為,這暗示聯儲局沒有加息的迫切性。當前環球需求和投資疲軟,生產率增長由1950年至2000年的2.5%,降至過去5年平均0.5%,這些條件反映超低利率仍會長期持續。
為何全球央行的低息及「放水」措施效果不彰?原因之一是觸發金融海嘯的巨額債務仍在影響經濟。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Carmen Reinhart稱,要從債務中恢復,有別於普通的商業周期復蘇。消費者和企業需削減債務負擔並重建儲蓄,銀行業對貸款更為審慎,借款者則更為克制,這一切都限制了開支。家庭和企業都增加儲蓄,以抵禦未來不可預知的困境。(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