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40周年 習獻花籃
遺址活動短暫規格高 民眾悼念面色沉重
昨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唐山市政府在地震遺址公園內舉行了一次短暫而高規格的祭奠活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活動並向地震中遇難者及抗震英雄敬獻花籃。隨後習近平還去視察了安置有地震截癱者的唐山市截癱療養院。而大批民眾也提早來到公園,向40年前去世的親人獻花寄託哀思。 明報記者 鄭海龍 唐山直擊
昨晨6時許,在唐山市地震遺址公園外聚集了大批花販,即場為前來祭奠的市民製作花籃和挽聯。從唐山各地趕來的民眾或手捧鮮花,或手提祭品,一臉沉重步入公園,到鐫刻着遇難者姓名的地震牆前,尋找親人的名字。
在55歲坐着輪椅的劉玉華在接受記者採訪前,已默默在牆前仰望亡父名字超過半小時。一名陪伴她的鄰居從她手中接過一朵白絹花,用膠帶黏在她父親的姓名旁,此時劉的眼淚頓時流了下來。她說,地震時,已15歲的她剛上初二,當時一家人在睡夢中突然被劇烈搖晃驚醒了,父親大叫一聲「地震了」,跳起來拉着她就逃。這時塌下的屋頂將兩人砸在了下面。「當時我被砸暈了,後來被強烈的餘震晃醒,才發現自己被埋在廢墟下面,想站起來,卻發現一點力氣都用不上。」
年年祭奠 淚憶親人
那場災難使劉玉華和年長5歲的丈夫雙雙腿腳殘疾,而她父親卻再也沒有醒過來。此後劉沒再讀書,至今僅靠每月550元人民幣的低保生活。每年7‧28劉都會拜祭亡父,他丈夫便將家中唯一一輛殘疾人電動車讓她使用,自己則躲在家中默默地燒着紙錢。
8歲的張杰在地震中罹難後,他的姐姐和家人每年都作兩次祭奠。她說往年家人只在清明和過年的時候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給弟弟燒些紙錢。河北習俗認為十字路口是陰陽的通衢,在此燒紙在陰間的親人能收得到。地震牆建成後,她來過多次,但都沒有找到弟弟的名字。這次是通過志願者的幫助下,才找到弟弟名字的。
「沒想到那場面成永別」
苗成義去世的時候50多歲,而當年的女兒苗麗如今已有66歲。苗麗說當年地震的時候她是下鄉知青。地震後公社派車將他們送進城裏,但公路橋樑斷了,只能徒步走回家。「當時記得就是在不停地走。」苗麗當時一邊走一邊哭,滿腦子都是父親送她到車站下鄉的影像。「沒想到那個場面竟然成為了永別。」苗麗說等她回到家中時,已經接近下午,而父親還在廢墟中埋着,後來是趕來的親戚將父親的屍體挖了出來。
習視察截癱療養院
昨日上午9時55分,習近平抵達地震遺址公園,紀念牆前敬獻花籃,並連鞠三躬。整個儀式非常簡短,僅約三四分鐘。隨後習近平視察了安置有地震截癱者的唐山市截癱療養院。新華社報道,習近平走進活動室,10多位截癱傷員正圍攏成一圈唱歌,截癱傷員姚翠芹在二胡伴奏下高歌了一曲《唱支山歌給黨聽》,習近平帶頭鼓掌。隨後習又對圍攏過來的醫護工作者表示,大愛無疆,醫者仁心,人道主義精神在你們這裏得到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