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港人自豪中國國民身分 回歸後新低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昨日公布民調結果,港人對中國國民身分的自豪感比去年同期下跌7個百分點,跌至31%,是1997年以來新低。當中18至29歲群組只有10%對中國國民身分感自豪。本港學者及時事評論員分析,受中央政府處理香港政制問題態度強硬,加上銅鑼灣書店事件影響,港人對內地累積愈來愈多不滿,對中國國民身分認同感持續下降。
中央對港政策淨值-11 99年來最低
港大在今年6月20至23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1006名本港巿民,整體結果顯示只有31%港人對中國國民身分感自豪,是回歸近19年來新低,相反沒有感到自豪比率則大增至65%。綜觀1997年至今,港人對中國國民身分感自豪的比率由1997年的46.6%,於1998年急跌至31.6%,再逐年攀升至2008年的50.2%,及後又慢慢跌至今年新低點(見圖)。中央政府對港政策方面,27%受訪港人評為正面,有38%評為負面,評價淨值為-11點,亦是1999年來最低。
年輕群組僅10%自豪國民身分
若按各年齡群組深入分析,其中18至29歲群組對中國國民身分感自豪比率近年持續下跌,由2014年25%跌至2016年10%,是各群組之中比率最低。30至49歲群組及50歲或以上群組,去年對中國國民身分感自豪的比率曾分別升至31%及51%,惟今年亦分別下跌至23%及44%。
蔡子強﹕中港摩擦年代成長 認同感差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回歸後內地經濟崛起,至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都增加港人認同。不過,隨着中央收緊對港政策,加上發生銅鑼灣書店事件,令情况轉壞。分析各年齡組別,蔡子強認為30歲以上群組工作上或較多跟內地交流,接納度亦較高,但30歲以下青年成長於中港摩擦增加的年代,對內地認同感較差。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補充,30歲以上組群較易受內地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中國國民身分看法,18至29歲組群則面對社會及就業困境,加上中央處理香港政制問題態度強硬,持續累積不滿。
立法會議員黃國健則認為,本港經濟進入平穩成熟期,青年人對社會有所不滿,就以為是因回歸造成,同時隨近期本土派興起及發生種種衝突,青年人對中國國民身分感自豪比率較低亦不感意外。
此外,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昨日亦公布6月份民調結果,21.5%受訪市民信任香港特區政府,比前一個月跌2.9個百分點;19.0%受訪市民信任內地中央政府,比前一個月下跌2.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