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項地產分析指出,上個月溫西銷售獨立屋179間,其中有28間在去年內曾經轉手,比例高達15.6%,平均獲利達到114萬元。卑詩大學(UBC)房地產教授薩默維爾(Tsur Somerville)說,這已符合「炒樓」的定義,而在目前市道下,他認為炒柏文的情況,可能比炒獨立屋更多。
薩默維爾解釋,「炒樓」的定義,是看房屋在過去一年曾否轉手。他說,大溫樓價較去年上漲30%、40%,這種情況下,炒樓的獲利非常高。他舉例,如果購買200萬元獨立屋,並向銀行申請65%按揭,自己只出70萬元,一年之後,只要樓價上漲25%,已達到250萬元,業主將房屋脫手之後即可賺進50萬元,等於以70萬元賺得50萬元,獲利高達七成。
地產經紀薩里塔斯基(Steve Saretsky)在最近發表有關炒樓現象的分析。他表示,由於相信造成大溫市樓價大漲的原因,是因為市場有大量炒樓,把房屋視作股票,在極短時間買房賣房,有時才購買一個月或兩個月,即又轉售給其他人,套取當中可觀獲利。故此他從地產經紀的房屋中央放盤系統(MLS)中,尋找今年5月溫西區獨立屋銷售資料,並分析這些房屋過往銷售紀錄。
他表示,令他感到驚訝的是,西區上月轉手179間房屋,其中有28間在去年內曾經轉售,即符合「炒樓」定義的交易高達15.6%。
他舉例,在南格蘭護區(South Granville)的一間適合拆掉重建的舊屋,在過去兩年之間,曾經買賣過4次,且從未作過任何裝修。根據MLS銷售資料,該房屋在2014年1月銷售價格為508.8萬元,2014年11月以545萬元轉手,2015年7月以638萬元轉手,2016年5月再度轉手時價格已上漲至760萬元;等於房屋較兩年多前上漲251.2萬元。
薩里塔斯基又計算出,上個月銷售獨立屋的平均炒樓獲利為114萬元,與大溫地產局(Greater Vancouver Real Estate Board)公布上月溫西獨立屋樓價較去年同期上漲34.7%的比例相符。
他說,他還比對過這28間房屋每次掛牌照片,以檢驗每次買賣之後是否曾做過翻新,結果發現不同時間的銷售照片在外表上看不出有任何裝修;這也可以顯示用來炒賣獲利的房屋,並未花錢裝修。
他的結論是,溫哥華炒樓風氣盛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他也同意還有其他許多因素影響溫哥華樓市,但不能否認包括投機炒作的風氣。
UBC房地產學教授薩默維爾說,溫哥華樓市在一年內升三、四成,炒樓的利潤非常高,即使樓價上升25%,獲利都可以有七成(如上述例子),當然這只是粗略計算,畢竟需要向銀行付按揭,以及買賣房屋的費用,中介費用亦需要從投資獲利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