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DNA成網紅 韓春雨進窺諾獎
【明報專訊】繼屠呦呦拿下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中國第一個自然科學領域諾獎得主後,本月初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一篇研究成果,關於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一夕晉身「網紅」科學家,被看好能替中國再拿到一座諾貝爾獎。
韓春雨的團隊發明出堪稱「第四代」技術的NgAgo-gDNA,向近年來一直被視為諾貝爾獎的大熱門,現有最時興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提出挑戰。韓春雨謙稱:「如果說此前的技術是一個菜市場,我們就是發現了另一個菜市場,豐富了人們的選擇,而這個菜市場究竟好不好有待全世界的科學家去驗證,當然我也會進一步探究。」
「一下子成網紅了,這個我完全沒有準備好!」十年磨一劍,自稱屢敗屢戰的韓春雨,不僅沒有海外留學背景,「偏安」於河北科技大學,「這裏就是我的『MIT』(麻省理工學院)」,而且「連續十年沒有發過文章了」;如今卻一鳴驚人地發表一項「諾貝爾級」的實驗成果,韓春雨也不得不暫時告別他10餘年來,一成不變「泡在實驗室裏的安靜生活」。
韓春雨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博士生,2006年進入河北科技大學任教;學生都挺喜歡這樣一個幽默、有趣,感覺特別有才的老師。如今的韓春雨已成校園名人,除了師生,就連校內餐廳食堂打掃衛生的阿姨,乃至學校的警衛司機都津津樂道,「韓春雨老師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5月2日,文章在網上發表後,韓春雨及其新發現隨即出現於遠在重洋彼岸的MIT討論區。由美國、瑞典、法國、南韓等世界各地蜂擁而至的上百封電郵,除了談學術、談合作,也夾雜一些遞出橄欖枝的研究機構,韓春雨本人則電話接到耳朵都疼了。
韓春雨的行程已排到6月底,中日韓三國基因大會也向他發出邀約,之前他從未參加過任何高端學術活動。經常引用出自《論語》的「臨事而懼,好謀而成」,韓春雨強調:「即使沒有發這篇文章,即使大家不知道有韓春雨這個人,我的自我認同一直是科學家,而不是科學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