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七大難題 允助青年脫困
拋出「新南向」政策 盼藉東盟印度振經濟
蔡英文5.20上任後就要面對「內憂外患」,不僅要處理兩岸關係可能惡化的危機,更需要應對內政方面的七大難題。蔡英文昨日在就職演說中,特別強調解決年輕人向上流動問題;而針對區域發展機會則拋出「新南向政策」,希望藉東盟和印度等新興市場,突破經濟增長困境。明報記者
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坦言,「人民選擇了新總統、新政府,所期待的就是4個字:解決問題。」她承認「此時此刻台灣的處境很困難」,並詳細列出年金制度、教育制度、能源、人口結構、食品安全、青年低薪、貿易等七大內政難題(見列表),承諾將領導改革。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顏建發亦建議,新政府放淡兩岸、外交,專注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福利等內政議題。
前官員:應放淡外交 專注經濟教育
蔡英文特別強調台灣年輕人處於低薪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並稱「雖然我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是我願意承諾,新政府會立刻展開行動」。蔡說,「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沒有未來。幫助年輕人突破困境,實現世代正義,把一個更好的國家交到下一代手上,就是新政府重大的責任。」此外,蔡的政綱中包括「安心住宅計劃」,承諾為青年提供「社會住宅」,8年內建成20萬戶,只租不賣。台灣青年為「22K」(指大學生畢業平均月薪22,000新台幣,約5114港元)所困已久,雖然現在增至約6570港元,但仍然感到向上流動無望。而台灣的人均GDP在2014、2015年連跌兩年,整體經濟困境突顯。
政綱提建青年「社會住宅」 只租不賣
蔡英文施政首要任務即經濟結構轉型,她提出打造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新經濟模式,第一步就包括加強與全球及區域的連結,推動「新南向政策」,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暗示台灣要擺脫對大陸市場的依賴,轉而開發東盟和印度等新興市場。
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時期台灣曾實施「南向政策」,推動經濟投資向東南亞轉移,雖然初期效果不錯,但隨着大陸市場壯大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打擊,該政策逐漸失效。蔡英文此次拋出的「新南向政策」延續這一思路,但也強調「願意和對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賴怡忠對本報指,台灣青年面對「非典型就業」,不僅起薪低,而且無升遷和學習機會,人才外流嚴重。不過他表示,新政府的具體措施要過幾個月才能看清楚,因為今年的預算還是馬英九政府所作。
專家:不排除和「一帶一路」合作
對於「新南向政策」,賴怡忠稱,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人口將近20億,未來發展可觀,而美、日、韓也在「南向」,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他說,台灣在這方面沒有與大陸競爭的意識,亦不排除和對岸合作的可能性,甚至包括和「一帶一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