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釣獲廢油味塘虱 指「臭渠」 政府為錦田河「平反」

[2016.05.09] 發表
南生圍是不少動物的棲息地,亦吸引市民前往感受大自然氣息,但附近河道如錦田河及山貝河,多年來受非法排放困擾,以致傳來陣陣臭味。(蘇智鑫攝)
渠務署與環團合作於南生圍設導賞徑,全長5.5公里,起點位於元朗青山公路,經元朗排水繞道、錦田河、山貝河到達南生圍,沿途設資訊牌介紹河道工程和生態知識。(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上月尾網上瘋傳日本人平坂寬去年11月於本港錦田河釣到逾1米巨型塘虱,發現味道像廢油,又形容錦田河是「臭坑渠」,令本港天然河溪污染問題再受關注。事隔兩周,政府新聞網昨日出稿,訪問中渠務署稱「臭坑渠」其實是天然河流,該署的防洪工程不但解決區內水浸,亦改善河流生態環境,渠務署與環團更合作推出生態導賞徑,向市民介紹河道工程和河流生態知識。不過,與政府合作的環團綠色力量表示,政府為河道引入生態元素值得讚賞,但對非法排放卻疏於執法,以致錦田河淪為全港水質最差河道之一,令工程大打折扣。

稱工程紓水浸扶生態 伙環團設導賞徑

為解決水浸,本港不少天然河流被挑選做防洪工程,早年以傳統方式挖深及擴闊河道,並以混凝土興建河堤及底部,令河流外貌有如「坑渠」,加上非法接駁渠道及農場排放,污染河流水質及傳出臭味。環團認為港府應考慮訂立河流法,保護河流不被污染(見另稿)。

渠務署工程師余偉昌在政府新聞網的訪問表示,該署在元朗做多項渠務工程,例如在元朗南修建了一條排水繞道,堵截元朗南約60%雨水,再經繞道排出海,令水浸威脅大減。署方又把荒廢魚塘修復為人工濕地,讓鳥類、動物、昆蟲等生物棲息,改善生態環境。

為令市民認識河流,渠務署與綠色力量合作推出南生圍河流導賞徑,向市民介紹河道工程和河流生態知識,強調排洪工程不但解決區內水浸問題,亦改善河流生態環境。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錦田河工程於1999年完工,當時渠務署破天荒在河道兩旁廣植紅樹,營造生態環境,成功吸引雀鳥棲息及覓食,包括鷺鳥、瀕危的黑臉琵鷺,以及罕見的水獺均錄得在該河道出現。

環團批對非法排放疏執法

導賞徑全長5.5公里,起點位於元朗青山公路,經元朗排水繞道、錦田河、山貝河到達南生圍,走畢全程約需兩個多小時。沿途設有10個資訊牌,介紹河道工程和生態知識,並設有二維碼,以智能電話掃描,就會顯示文字或語音版,一邊瀏覽,一邊聆聽,至今已有7.5萬人次使用。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花近兩年,仿效烏蠅「複眼」的視覺特性,研發可提升影像資訊細緻度的複眼透鏡,配合軟件後更可改變圖像原先對焦位... 詳情
半夜踩貴價戰車遇平治  單車青年遭攔腰撞重創
【明報專訊】本港路面不時出現單車與汽車爭路的驚險場面。一名青年前晚駕駛售價過萬的公路單車,駛至長沙灣興華街西與通州街交界時,疑被一輛平治房車... 詳情
【明報專訊】公路上踏單車愈來愈流行,不少人會於深宵時分與三五知己在道路上馳騁。今次涉事單車為意大利名牌Cipollini Bond公路單車,... 詳情
建造業再遊行反拉布  或籲業界用選票表態
【明報專訊】由香港建造商會、工程師學會、測量師學會及建造業總工會等十多個團體組成的建造業大聯盟,昨再發起遊行,抗議立法會議員在財委會「拉布」... 詳情
【明報專訊】前亞視藝員馮家俊在長沙灣蝴蝶谷道遇上交通意外,他駕駛平治房車失事撞欄後翻側,警方接報趕至,揭發他事發前曾飲酒,惟沒有超標,被警員...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