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角度﹕《十年》奪最佳電影 政治凌駕專業?

[2016.04.14] 發表
《十年》得最佳電影獎項惹來爭議。圖為製作團隊上台領獎。
《十年》以5個故事串連而成,其中《自焚者》(圖)以偽紀錄片形式製作,觸及《基本法》23條、港獨議題。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
《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
電影導演杜琪
香港電影金像獎 協會主席爾冬陞
資深電影人黃百鳴
電影投資者林建岳
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代表、金像獎董事局成員田啟文

【明報專訊】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落幕。獨立電影《十年》以50萬元製作費,換來逾600萬元票房和最佳電影獎項,觸發各界人士就此舌戰。《十年》的製作團隊上台領獎時,自言電影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感激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有勇氣頒發該獎項給他們。不過有意見批評這個結果是政治凌駕專業。支持與反對這個結果的人各有何理據?

事件背景

獨立電影《十年》由5部短片組成,想像10年後香港的景G,自2015年12月上映以來,被稱為香港社會的「預言書」,更被內地《環球時報》狠批是完全荒誕、宣揚絕望的「思想病毒」。不過,與此同時《十年》成為香港城中話題作,原本只於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獨家上畫,因連場爆滿就開始在其他戲院上映。《十年》更入圍金像獎最佳電影5強名單,而在金像獎頒獎典禮前夕,更有團體分別在不同社區放映《十年》,招待街坊觀看,亦多人棒場。

在一片爭議聲下,《十年》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殊榮。外界有批評《十年》的整體質素未達標準,成為「最佳電影」並不公道,甚至質疑頒獎禮被「政治騎劫」。內地官方除不容許在線上播放《十年》及叫停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原定的直播,內地媒體更被禁止作任何有關此片的報道及評論。內地騰訊網及新華社均有報道香港電影金像獎,有提到各主要獎項得主,唯獨沒有報道最佳電影的賽果。

■評論節錄

◆電影政治化?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

劇情「屈中央」、宣揚「港獨」

梁美芬在社交網站稱看完《十年》後心情沉重,批評電影較她想像中「政治化」,又認為思想太極端及危險,美化自焚行為,認為年輕人看了容易被誤導,又覺得有劇情「屈中央」、宣揚「港獨」思想。《十年》曾於各區及大學播映,她反建議當局考慮於各區播放有關內地良好一面的影片。

政治及文化評論人陳景輝:

重複現存社會焦慮

陳景輝於報章撰文,說讚《十年》的意見「都說它觸碰了一般商業片不敢觸碰的政治課題,可謂直面時代」,不過他認為《十年》「對普通話、少先隊或中共操盤一切的恐懼,早已滲透社會神經。電影幾乎只是對瀰漫於空氣中的焦慮在銀幕上再執行一次。5齣作品至少有3齣是在重複早已存在的焦慮」。

《十年》監製蔡廉明:

影片具社會意義

他接受訪問時回應﹕「唔係我]講政治,係成個社會環境係咁。」他認為《十年》票房未及其他商業片,「但對社會意義同引起市民注意已發揮作用」,認為這個可能是獲獎的原因。

˙解讀

三人就電影的藝術價值有否被政治凌駕發表意見。《十年》監製蔡廉明認為製作團隊只是反映香港社會氣氛,非刻意談政治。梁美芬則認為電影宣揚「港獨」思想,批評現時很多人談論港獨,言論會「害死香港」,直指電影部分內容如紅衛兵等「好out」,是上一代的感受影響現今年輕人。她更撰文批評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陞在頒獎禮的發言,認為是「鼓勵宣揚港獨的電影」。

陳景輝認為《十年》引發了政治、商業電影和美學界線之間的爭議,「像是保守業界即狹隘地認為政治必然污染電影專業,但骨子堨L們最為擁抱主流商業大片,其實沒什麼美學關懷;至於有一些人則認為所有電影都是政治,只要有群眾有共鳴就可以,而若有人以美學標準來質疑《十年》,他們就會急急將之矮化為文藝圈的離地傾向」。他亦認為「不能放棄對政治電影的審美要求,否則電影就會淪為宣傳片」。

◆電影界有創作自由

《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

證明大會崇尚自由

《踏血尋梅》在這次金像獎奪得7個獎項,有人認為《踏血尋梅》比《十年》更值得奪最佳電影此項殊榮,不過翁子光認為《十年》奪得獎項,某程度反映「(金像獎)崇尚創作自由,無所畏懼,當中講的都是言論自由,創作自由的態度」。

電影導演杜琪腄G

不應束縛創作

杜琪葳{為創作需要自由,不應有束縛,每個地方都有其感情,感情若被壓迫,只會變得愈澎湃。他稱支持年輕導演拍電影,一部電影成功、能引起關注,甚至獲獎,「大家要思考一下」。

香港電影金像獎 協會主席爾冬陞:

無白色恐怖

他稱不相信電影界內會出現白色恐怖,外界實在過於擔心,「我們最應恐懼麉Y恐懼本身」。

˙解讀

翁子光在社交平台撰文形容最佳電影的結果「我是喜聞樂見的,因為這是投票結果,時代產物」,認為太多人持「捧此即貶彼」的二元定論,形成謾罵和批鬥,《十年》獲獎反映金像獎崇尚創作自由。

爾冬陞和杜琪艄蝐q創作自由(freedom to engage in creation)的角度出發。杜琪葳{為,創作需要自由,不應該有束縛。對於有評論認為《十年》在創作和製作皆不達標但仍能獲獎,爾冬陞估計是因為創作團隊「創作的態度、勇氣,以用低成本拍出這套戲」。爾冬陞在台上亦說「上個月發生一屭ヾv,內地亦停播今屆金像獎,他說對本地的電影推廣、帶動旅遊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如果失去內地觀眾,是一種損失。但他認為在一國兩制下,要理解中國的國情,內地不轉播金像獎的因由,坊間不必過分揣測。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欒國志無正面回應《十年》是否被內地封殺,只稱電影沒有向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即國家唯一授權經營電影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申請進口。對於是否因為《十年》而封殺金像獎在內地直播,欒國志指只是記者「聽說」,應以官方的發布為準。

◆質素受質疑 純因題材得獎?

資深電影人黃百鳴:

窒礙電影進步

黃百鳴指《十年》得獎是「笑話」、「極大錯誤」,反問「以後香港電影無準則,不如我拍個尖銳題材,使乜要咁畀心機去做好一部電影?以後香港電影仲點會進步?」

電影投資者林建岳:

政治綁架專業

林建岳指《十年》得獎是香港電影界的不幸,形容是政治綁架專業,將電影評獎活動政治化。

有份票選入圍名單、任第一輪評審的影評人畢明:

能為時代發聲

她說各個單項表現出色的作品膺最佳電影是最順理成章的公式,但非絕對。《十年》在藝術角度有不足,但能為時代說話。

˙解讀

三人從最佳電影應具什麼質素(quality)出發,畢明承認《十年》在藝術角度有不足,不過能反映港人對將來的迷惘,具前瞻性,「將來回看便會明白今年的決定」。林建岳表示尊重評審的選擇,但不認同這個結果,認為《十年》沒有得到任何獎項提名(編按﹕「最佳電影」以外的提名),亦非最賣座電影,證明不具備最佳電影的質素,「是政治綁架了專業,將電影評獎活動政治化了」。後來導演杜琪艂撋林建岳是「畀錢拍電影」的投資者,言論對電影人不公道;但林建岳指電影公司老闆也有權評價電影質素。

黃百鳴指出電影是綜合藝術(integrated arts),最佳電影應該各個崗位包括導演、演員、燈光、攝影等均有高水準。他指出如果評審認為《十年》的題材是值得嘉許,充其量可以頒發「最佳編劇」獎項,而不是最佳電影。

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陞則認為﹕ 「(賽果)唔係一個好似我]諗到好職業化、好理性、好專業下投出鼤慼C但電影係有佢麉標,(最佳電影)係一個整體嚗。佢(《十年》)能夠入圍,係比較情緒化。其實籙姨麉標上,我個人認為係不達標。」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在社交網站貼文,表示金像獎所有獎項除最佳影片頒予給整個製作團隊外,其他都是頒給一個電影崗位的主創者(可以多人但要屬同一部電影的同一部門)。這項規定令《十年》無法合資格報名競選最佳電影以外的獎項(包括最佳新導演),因為電影的任何一個部門都只屬於5部短片的其中一部,例如廖啟智只是《本地蛋》一段,而非全片的男主角,與其他長篇電影的男主角比併,是無法公平地較量的。

◆延伸討論:應否檢討評審制度

香港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

倡屬會可委任部分評審

洪祖星接受訪問指出,在徵詢其協會同意後,會發信予金像獎協會要求檢討評審制度,包括容許13個屬會自行委任「第二輪評審團」,又指欲邀請大學電影系講師及報館娛樂版編輯當評審。

香港電影製作行政人員協會代表、金像獎董事局成員田啟文:

可檢討 決不貿然改變

他出席商台節目稱,評審制度可以檢討,但不會為了「招呼」某人或事而「硬生生」改變,希望大家尊重賽果及金像獎作為電影圈的平台。

˙解讀

《十年》引發爭議,田啟文指出每年頒獎禮完結後,董事會都會召開檢討大會,如電影投資者覺得機制有檢討空間,可由代表提出討論,並由評選事務小組先討論,再交由董事會通過。有業界人士希望檢討現時的評審制度,洪祖星認為現時「第二輪55人專業評審團」佔第二輪投票積分55%,但逾1000名電影金像獎屬會會員合共只佔45%評分,做法欠透明。

「第二輪55人專業評審團」由電影金像獎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洪祖星建議電影金像獎協會取消由金像獎邀請評審,改由13個金像獎屬會各自邀請5名評審,令評審過程更公平。他稱如成功改制,會建議其協會邀請大學電影系教師及「各大報館」娛樂版編輯做評審,認為他們雖不是電影從業員,但「對電影有了解」。他將於4月18日協會理事會上提出有關建議,若獲通過,將發信予電影金獎像協會提出檢討事宜。

更多教育
人物X概念﹕周浩鼎X合作.周浩鼎:政壇從沒有敵人
【明報專訊】政治人物無荷槍實彈,但黨派間勾心鬥角的威力未必比子彈弱;政黨理念更猶如區別你我的高牆,難以踰越。有人認為政壇從來都是「合則來,不... 詳情
學生投稿﹕港府政策與空氣質素
【明報專訊】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香港政府推行政策力度不足,導致本港空氣質素欠佳,以下從政府推行政策的限制、空氣質素指標、政策配套和政府危機感四... 詳情
【明報專訊】同學認為政府改善本港空氣質素的力度不夠、決心不足,立論主要建基於對幾個政策的批評,例如停車熄匙立法、更新空氣質素指標、推動電動車... 詳情
實戰錦囊﹕單元一必讀概念及議題
【明報專訊】◆明星的故事(見圖) ◆通識科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包括兩大主題。 ˙主題﹕1. 自我了解 ˙主要探討問題... 詳情
畢業出路﹕配音員——不只靠靚聲
【明報專訊】每個人的聲線也獨一無二,但為何有人可以「聲」演不同人物?難道他們天生是「靚聲王」?「絕對不是。入行前從沒有人讚我『聲靚』,更從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