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獵人」管軼:港科學家要放下老闆心態
H5N1禽流感被揭傳染人類19年來,傳人的「禽流感家族」愈揭愈多,還有H7N9、H5N6等,「十三五規劃」已把禽流感研究列為重點項目之一,有「禽流感獵人」之稱的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管軼是最早一批參與中港合作的專家。他認為國家規劃只能作參考,反而兩地要認清各自不足,香港科學家要放下昔日「當老闆」的心態,與內地「前店後廠」式合作,引進香港經驗和技術,再由內地投放資源生產,才可達雙贏。
「沒內地禽流樣本 港做不好研究」
專研禽流感的管軼自2000年開始,已回內地建立禽流感長期追蹤研究,不時拿到「第一手資料」。他認為在禽流感研究中,中港兩地是「一體」,因內地病例最多,沒有他們提供的病毒樣本,香港也做不好研究。
兩地多「直升機科學家」趕潮流
與內地合作多年,管軼看盡兩地科研發展的不足,慨嘆香港科學家心態上仍如往昔般把自己「當老闆」,吃不得虧,但「大陸現在的經費比你多,人比你多10倍、20倍,你怎麼可以每次也把自己當boss」。
管軼說,香港正面對轉型,不再只搞房地產、旅遊,如今想發展科研等產業,「我們有這個能力嗎?沒有!」他解釋,政府一直沒此方面的投資,培養科學人才並非靠一兩年可做到,而是付上10年、20年,甚至世代接世代,故如今人才儲備不足夠;同時,大學政策也不支持科研,只重排名、論文數量,卻不期望學者外出開公司,大學的資金、捐款有限,香港又沒生產藥物、疫苗的公司,傳染病研究未有幫助經濟發展。
批內地公司「搵快錢」 無耐性研新藥
然而,內地縱有資源,但在管軼看來,他們做疫苗等研究亦只為「爭一個面子」,是政治任務。他指內地公司常求「搵快錢」,卻無耐性等待10年來研製新藥,只一味抄人,製出疫苗後也不會投入生產;他形容,內地甚至香港也有很多「直升機科學家」,每見有新東西便走去研究,「就像上帝一樣」,卻不會沉下心專研一個項目。
促港府找出具潛力產業 長遠謀劃
管軼說,香港要發展便需認清缺點,不要常以為自己是第一;政府亦應找出哪些是有潛力的產業,並要長遠謀劃,不能「今天搞中藥港,明日便換另一個產業」,若因投資未見回報便放棄,換下屆政府處理,「那麼香港永遠是慢慢落後」。
管軼認為,香港優勢在於管理系統能跟世界接軌,可藉此與內地合作,吸納其資金與人才,發展共同優勢,才可走向國際,在科學研究上則做到「前店後廠」,香港是店,內地是廠,由香港引進良好經驗及技術,「同一樣東西,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同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是不同的」,即使合作之中內地佔到「大頭」的利益,而香港只掙到一「小頭」,已有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