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羅塞夫在其政府搖搖欲墜之際找從政路上的恩師盧拉入閣打救,後者雖同樣醜聞纏身,但在巴西政壇仍具威望,引起外界猜疑他會否越俎代庖,成為國家真正話事人。
全國發行量最大報章《聖保羅頁報》專欄作家索萊斯(Eduardo Solese)直指「盧拉展開了第3任總統任期」, 無論是政圈還是商界、傳媒今後都只會找他打交道,「羅塞夫不得不適應」。
政敵隨即斥責羅塞夫「自我政變」,把治國權力交給非民選官員,但這場政治豪賭恐怕是羅塞夫與盧拉互救與自救政治生涯的撒手鐧。羅塞夫民望已跌至個位數,成為巴西數十年內最不受歡迎總統,與副總統特梅爾關係亦欠佳,後者領導的民主運動黨(PMDB)已表明會在下月中前決定是否退出執政聯盟及支持彈劾羅塞夫。盧拉與特梅爾及民主運動黨多名議員有私交,勢將成為游說PMDB留在政府的主力,一旦成事既可減輕羅塞夫面臨的彈劾壓力,亦為政府調整政策和人事贏取時間和空間。
威望猶存 成羅塞夫避彈劾撒手鐧
受盧拉入閣傳聞影響,巴西貨幣雷亞爾的匯價本周跌了近7%,原因是市場期望政府調整經濟政策。巴西經濟隨商品泡沫受重挫,迫使羅塞夫推行財政緊縮挽救投資者信心,但成效不彰,去年巴西經濟萎縮了3.8%,為近百年最差表現。帶來巴西經濟騰飛的盧拉並不認同緊縮,主張巴西應增加開支以刺激經濟增長。外界猜測他入閣後會先撤換央行行長,重新起用自己執政時的掌舵人梅雷萊斯。
市場猜測棄緊縮救經濟
留給盧拉的救亡時間並不多,就算成功助羅塞夫避過彈劾,他還必須在2018年大選前穩定經濟,守住工人黨政權。2002年初次執政後,盧拉以務實作風消除市場對其經濟路線的疑慮,但如今他面對的經濟與政治環境恐怕非當年所能比擬。
(金融時報/環球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