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吱……吱……」、「嘶……嘶……」不是鳥和馬來了,而是小四S班在合奏中樂,其中四眼龜在彈奏二胡。學了5年二胡的衛曉嵐(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六年級)說,原來予人感覺哀怨纏綿的中樂器二胡,也有活潑歡樂的一面呢。
憑兩根弦 變化無窮
衛曉嵐(圖一)7歲開始學二胡,四年級時加入香港中樂團少年中樂團,定期練習和表演。與外界對二胡音樂很「淒涼」的印象不同,她發現了二胡富有趣味的一面,老師盧偉良也說:「二胡有很多變化,不止有『慘』,這是錯誤的印象。」
曉嵐起初對二胡不認識,因為媽媽的建議才學二胡,「我覺得二胡很厲害,只有兩根弦就可以拉出這麼多的音﹗」這是特色也是壓力來源,只有兩根弦,為讓音色能好好表現,樂手更需要學習不同技巧。「一開始時我覺得學二胡難,不太喜歡練習,我的雙手又不太協調。」後來因為在中樂團中多了表演機會,為表演她硬着頭皮加緊練習、累積經驗,無形中技術愈來愈進步呢﹗
■想一想
你有聽過中樂嗎?
有何印象?
■知多點
二胡曾被稱為「胡琴」、「南胡」,原屬外族樂器,因當時稱外族人為胡人,他們的樂器便稱胡琴。二胡屬拉弦樂器,是胡琴的其中一種,有指二胡的命名與它只有兩根弦有關。
多人合奏「最好玩!」
曉嵐學二胡時最喜歡和團員一同為演出練習,「學校沒有中樂團,我自己學覺得很孤獨,和其他人合作最好玩﹗」二胡是可用作獨奏或合奏的樂器。衛曉嵐曾以二胡獨奏,但她還是喜歡合奏多一點,她說:「自己一人比較難,合奏時則可與其他樂器的音色互相配合,較容易。」
拉曲兼扮馬叫 享受趣味
「老師會用二胡模仿不同的聲音。」曉嵐說沒想過二胡可用作模仿聲音﹗原來二胡可拉出像鳥叫、小狗叫、馬叫、電話聲、救護車聲的各種有趣聲音。盧偉良說:「二胡的樂曲富有情感,有時難免予人嚴肅之感。然而欣賞的程度有多深入,與人生經歷有關。我們可以先從趣味入手,提起興趣後再來慢慢學習。」例如有首樂曲叫《賽馬》,曲調歡快,曉嵐也很喜歡,樂曲中更有模仿「馬叫」﹗
■小遊戲
二胡原為外族樂器,看看小四S班合奏團手中的樂器,哪些也是外族傳入並廣泛流傳的呢?圈出來吧﹗(圖二)(答案見另文)
標題帶領聯想 欣賞中樂有法
盧偉良說:「中樂其中一個特色是樂曲有標題,那些標題指引大家想像樂曲的內容及風格,往往可激發想像,例如《春江花月夜》、《賽馬》等。」我們欣賞樂曲時,可以配合場景想像欣賞樂曲,例如二胡演奏還有《大寨紅花遍地開》和《美麗的壯錦》兩首名曲,看標題你會想像到怎樣的畫面呢?
◆樂曲欣賞:
醫院管理局中樂團2012關懷音樂會《賽馬》
◆中華概念:五音
中國傳統樂理有五音(五個音階),分別是宮、商、角、徵、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