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說:「《孟子‧盡心下》裏說:『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為義也。』可見漢族自古就認為用人稱代詞稱呼尊輩或平輩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行為。自稱為『余』、『我』之類也是不客氣的。因此古人對於稱呼有一種禮貌式,就是不用人稱代詞,而用名詞。稱人則用一種尊稱,自稱則用一種謙稱。」如王力先生所說,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古人在稱呼別人和稱呼自己的時候會用禮貌式,方法無非兩種:一是抬高別人;一是貶低自己,於是就有了抬高別人的「尊稱」(或叫「敬稱」)和貶低自己的「謙稱」。
以〈棺床〉為例:
「既係尊公」——「尊公」是對別人父親的敬稱。「尊」的意思尊貴、顯貴,用來加在與對方有關的人或事物上面,如「尊師」、「尊姓大名」。「公」原是古代爵位名稱,即五爵之首的公爵,後來用作對男性的尊稱,包括長者、地位顯赫者,也可以用來尊稱平輩。
「家父也」、「家君現存」——「家」,謙辭,用來對別人稱呼自己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屬,如「家父」、「家母」、「家兄」、「家姊」。與之相反,用來對別人稱呼自己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屬,則用「舍」,如「舍弟」、「舍妹」。「君」是發號施令的君主,或封建時代的一種尊號,後用作對男性的尊稱,包括父祖輩、丈夫,也可以用於尊稱平輩。「家君」相當於「家父」,但比起「家父」,更顯突對自己父親的尊重。
順便一提,「此可草榻也」的「草榻」雖然和稱謂無關,但也是一種謙辭。「草」就粗糙、粗劣的意思,用作謙敬副詞;「榻」就是狹長的矮牀,用作動詞,即睡覺、歇息。「草榻」就是「草草睡一覺」,是請別人留宿的客套話,強調自己招待不周、家中設備粗糙,是謙虛的說法。
■實戰篇
1. 陸秀才在沈家借宿,因為:
(1) 沈家就在閩中
(2) 天降大雨
(3) 天色已晚
(4) 周圍沒有住宿的地方
(A) 1、4
(B) 2、3
(C) 1、2、4
(D) 2、3、4
2. 陸秀才認為棺中老翁是惡鬼,因為老翁:
(1) 穿著紅色的鞋子
(2) 會抽煙
(3) 不怕《易經》
(4) 逼近牀前
(A) 1、3
(B) 2、4
(C) 2、3
(D) 1、4
3. 沈秀才說他父親「達觀」,何以見得?試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見最後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