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效益低 港風電場興建無期
【明報專訊】離岸風力發電場並非新鮮事,中電及港燈早於10年前已提出在本港海域興建發電場。以中電為例,雖然已通過環評報告,但2013年宣布推遲計劃,並正收集風力數據,兩電一直未有落實興建日期。有環團表示,本港興建風電場,未必符合成本效益。
中電2013年宣布推遲計劃
中電於2006年提出並研究在西貢以東海面建造離岸風力發電場,2009年通過環評報告,在清水灣半島的東面9公里及南果洲的東面約5公里,涉及67台、每台能發電容量3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造價約70億元,當年估算約佔整體發電量1%,但需加電費2%。
至於港燈則計劃在南丫島西南面海域,興建33台風力發電機組,每台發電容量達3兆瓦至3.6兆瓦,造價約30億元,佔港燈每年發電量約1%至2%,可滿足香港島約5萬個家庭每年的用電量。
不過,兩個項目均被質疑成本效益低,對航道及生態亦有影響。兩計劃一直處於收集及測風階段,暫未有落實興建日期。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風力發電雖然是可再生能源,有助減少碳排放,但在外國不時惹起爭議,因為風力發電機亦會引起各種環境問題如景觀或噪音等,亦有產電不穩定的缺點。若在本港強行興建風電場,由於規模有限,未必符合成本效益,故兩電遲遲未能落實風電場,未嘗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