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重點保暖部位
頭暖 鼻暖 腳暖

[2016.01.17] 發表

寒冷的冬季,「溫暖」恐怕是人們最渴望的事情了。從遠古時期的裹獸皮、纏樹枝,到現代的保暖內衣、帽子、圍巾、手套等「配套設施」,人們已經意識到,身體的某些部位對防寒保暖至關重要。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張湖德教授和劉占文教授均提醒,冬季人體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受涼發病,尤其是老年人、女性與體質虛弱者。要想平安過冬,必須重視身體的保暖重點部位。

頭暖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人體經脈多彙聚于頭部。頭部得不到保護,就像熱水瓶沒有蓋子一樣,體內陽氣最容易散掉。因此冬天出門,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鼻暖

「鼻為肺之竅」,預防呼吸系統疾病,就要守好這道「門」。每天早晨和睡前,可用雙手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著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20次,促進氣血流通,增強鼻的耐寒能力。風大時出門戴上口罩。

耳暖

耳朵體積雖小,但接觸空氣的面積大,熱量容易散發,且「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過於耳,因此冬季外出一定要給它們「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

頸暖

頸部上承頭顱,下接軀幹,稱得上人體的要塞。頸部受涼,可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甚至誘發眩暈、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因此,冬天出門一定要備條溫暖的圍巾,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頸椎病等的人。

腰暖

「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到寒冷刺激,人的「先天之本」也會受到牽連。中老年人突遇冷風後極易刺激神經,引起腰部疼痛,甚至舊病復發。除了及時增添衣服,還要注意夜間睡覺時蓋好被子;晚睡前可用雙手搓腰眼,使腰部發熱;必要時可選擇護腰帶加強保暖。

背暖

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而人之陽氣根源于腎,所以寒邪最易中傷腎陽,著涼受風寒也常從背部開始。保持背部溫暖,可防感冒、固腎強腰,預防舊病復發。除了加件背心、馬夾,背部冬季保暖的要訣是曬太陽,每天可在中午光照強烈時出門散步,接觸陽光,#明腎的陽氣升發。

膝暖

膝關節脂肪含量少,易受寒冷刺激。而且冬天膝關節周圍供血減少,保護和調節功能下降,寒氣侵入時很容易誘發膝關節疼痛。因此,冬天最好不要穿短裙、七分褲等,騎車、外出鍛煉時可戴上護膝,並注意運動不可過量。

腳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雙腳雖然支撐著人體這個「大廈」,但它遠離心臟,血液迴圈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容易發冷。因此,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每坐2-3個小時之後,可以起身走動10分鐘,以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另外,臨睡前用熱水泡腳後,用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左右,也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

睡不好可能是胃有問題

睡不沉要暖胃

《黃帝內經》指出,「胃不和則臥不安」,是說胃的生理功能紊亂、不協調,或出現病理性的障礙,會引起睡眠失調,嚴重者發展為失眠。中醫認為,人的正氣運行是一個不斷升降、出入變化的過程,正氣不斷地從陰出陽,再從陽入陰,形成人一天的醒寤活動和睡眠狀態的過程。而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司變化」,如果正氣不能通降,氣機從升至降的轉換變化受阻,人就會出現睡眠方面的問題。因此,胃功能的正常與否和睡眠密切相關。

過度熬夜的生活方式、喜怒哀樂七情過度、飲食無節、消化系統本身的疾病,以及與年齡相關的生理特點變化等都容易造成「胃不和」,這是當前臨床上導致睡眠失調的主要因素之一。中醫圍繞「胃不和」的病因辨證論治,通過藥物和食療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睡眠。

入睡難 易早醒,要消食導滯

表現為難以入睡或易醒,這類人通常伴有口臭、泛酸、上腹部脹悶不適,或兼有噁心嘔吐、沒有食欲、大便無規律等問題。治法為消食導滯、通降助眠。常用的中成藥有保和丸、枳實導滯丸。食療推薦萊菔子瘦肉湯(萊菔子20克,瘦肉200克。用砂鍋將瘦肉洗淨後水飛,加入洗淨的萊菔子,清水600毫升,猛火煮開後調文火再煮20分鐘即可)、蘿蔔豬肚湯(蘿蔔500克,豬肚1個,花生100克。將蘿蔔洗淨切塊,豬肚和花生洗淨,一起放人瓦鍋內,文火煮1小時,放入適量鹽、胡椒粉即可)。日常還可用陳皮、普洱、山楂泡茶,常飲為佳。

多夢易醒,要除濕化痰

這類人往往有多夢、易醒,胸部和上腹部脹悶不適、噁心欲嘔,或兼有頭暈目眩、身體困重、咳嗽痰多、口中發淡不渴等症狀。治法為除濕化痰、理氣助眠。常用的中成藥有平胃丸、二陳丸。食療可用枇杷葉瘦肉湯(枇杷葉5克,瘦肉50克,生薑3片。將瘦肉、生薑洗淨,枇杷葉洗去毛,放入250毫升燉盅,加清水至200毫升,隔水燉30分鐘即可)。平時可常用陳皮、生薑、茯苓、萹豆、薏米等煮粥食用。

睡不沉 醒後難再睡,要暖胃散寒

脾胃虛寒的人通常會表現為難以入睡,或醒後難再入睡,睡不沉、似醒似睡,遇冷尤甚。這類人大多怕冷,手足涼,腹中隱痛綿綿,食少便溏,或兼有小便清長。治法為溫裡散寒,暖胃助眠。常用的中成藥有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顆粒、交泰丸。食療可用當歸生薑羊肉湯、紅糖姜茶等。

夢中易驚醒的人多肝氣犯胃。這類人同時還伴有脘腹和兩脅脹痛,或兼有身體轉動時兩腰脅引痛,口苦、打飽嗝、放屁多、小便短赤頻澀。治法為疏肝理氣,和胃助眠。常用的中成藥有逍遙丸、柴胡疏肝丸、龍膽瀉肝丸

食療可用花生蓮藕龍骨湯(蓮藕3節,花生100克,豬脊骨250克,佛手5克。蓮藕去皮,洗淨切塊,放入清水中浸泡;豬脊骨斬塊,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和異味,撈起瀝幹水;花生洗淨。砂鍋中注入1000毫升清水,放入食材,加蓋大火煮沸,改小火煲1小時,加鹽、胡椒粉適量調味即成)。日常宜常飲玫瑰花茶、蜂蜜柚子茶。

身體困重 出黏汗,要解表祛邪

風、寒、濕等外邪易侵犯于胃,表現出難入睡或睡不沉,身體困重感,汗不多而黏等症狀。治法為解表疏邪,和胃助眠。常用的中成藥有藿香正氣丸。食療推薦紫蘇鴨:淨鴨半隻,鮮紫蘇10克,姜3片,蒜2瓣。淨鴨洗淨,去雜毛,剁去尾。鮮紫蘇切碎,老姜切末,蒜切成細末,幹辣椒切段。用鹽、米酒、醬油混勻,塗抹在洗淨的淨鴨表面,放入容器中醃漬20分鐘。將醃漬好的淨鴨放鍋內,加與鴨面齊平的清水,煮沸後轉中火,煮至鴨子熟透後裝起晾涼斬件。姜片、紫蘇切碎,根據個人口味放醬油、鹽、糖、香油等,與適量鴨汁混勻作為蘸汁。平時宜常飲藿香茶、茯苓姜棗茶。

好的睡眠要從日常生活方式抓起,應儘量按照「晝行夜眠」的規律,勞逸結合,避免熬夜。晚餐不可暴飲暴食,儘量避免在睡覺前1小時內進餐、飲茶、飲酒、喝咖啡,以減輕胃的負擔,才有利於保護胃的通降功能。其次,要注意保持平和舒緩的心態,豁達的胸懷,使氣血運行舒暢,氣機能夠順利升降和出入,有利睡眠。

-----------

男士們小心

姑娘們冬天易暴躁

冬天來了,白天變得越來越短。這個時候男士們要小心啦,因為女士們可能會像倉鼠那樣打開了體內的「季節性攻擊開關」。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研究人員用130只倉鼠做實驗。先讓它們經歷一周白長夜短,接下來的10周裡,45只倉鼠的生活環境被調整至白短夜長,其他倉鼠不變,但是要接受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注射,以刺激它們的情緒。

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白短夜長環境裡的倉鼠攻擊性明顯增強,體內控制睡眠的褪黑素和控制情緒的去氧表雄酮(DHEA)分泌增加。而生活在白長夜短環境中的倉鼠即使注射了ACTH也沒有什麼變化。DHEA由腎上腺分泌,倉鼠的腎上腺系統與人類類似。參與研究的妮基•倫登說,研究表明,「冬季攻擊行為」由腎上腺而非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引發。當前人們研究情緒時主要關注的是性腺分泌的睾丸激素,而這一研究為情緒研究指出一條新路。

更多 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