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民投身善事日多
「全職媽媽」變籌款義工
隨着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逐年增多,本地慈善活動中也湧現出愈來愈多他們樂善好施的身影,不少慈善活動還因為他們的出現開始增加普通話、簡體字,更有新移民加入慈善機構成為義工,積極向新移民圈子宣傳推廣,令更多人加入慈善的隊伍。
曾經在中國北京經營外貿生意的黃培,於2006年以投資移民身分登陸溫哥華。與大多數投資移民一樣,她成為了一位天天圍着孩子轉的「全職媽媽」,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為孩子作保姆和司機。雖然有時她亦會在孩子的學校做義工,但她依然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201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介紹到錦繡人生基金會做義工,從此與慈善結下不解之緣。
黃培表示,通過這幾年參與慈善活動,她發現大陸新移民開始更投入慈善活動。她回憶說,剛開始進入基金會籌委會時,只有自己一個是大陸新移民,而基金會籌辦的「福臨善心人」籌款晚宴中, 40%以上的善長是西人,還有50%是香港、台灣及東南亞的年長移民,大陸新移民很少。
但到2015年年初的晚宴中,有9至10桌都是來自大陸的新移民,約佔總人數10%左右,增長迅速。
黃培指出,近年來由大陸移加的不少是投資移民,都是帶着資金來的。但由於申請投資移民毋須英文考試,所以其中很多人英文水平一般,語言的障礙令他們對主流社會的慈善活動感覺陌生。另外,由於在中國大陸一些慈善機構缺乏監管,甚至曾出現過一些問題,導致人們對慈善機構缺乏信任。不過,當他們了解到本地的監管制度,能夠親眼見到自己的捐款帶來了真正的改變,多會改變看法,並積極投身慈善。她還以自身的體驗向身邊好友推廣慈善活動。她說,一萬元可以買一隻名牌包,給你提升身價,也可以拿來做慈善,當你看到自己捐的錢變成醫院裏一個實實在在的儀器,聽醫生介紹它的功用,以及每天可以為多少病人服務的時候,那種滿足感是完全不同的。
黃培說,在她的帶動下,身邊不少朋友也加入了慈善活動的行列。開始時她會自己出錢在慈善晚宴買票請朋友入場,但很多朋友來過一次之後,第二年就會主動要求自己購票參加。
黃培還表示,為了令參與慈善活動的大陸新移民更有融入感,上屆「福臨善心人」籌款晚會籌備時,她曾提議加入普通話主持人,但最終並未獲得通過。但在上屆晚宴中,籌委會看到大陸新移民人數的增加及踴躍程度,所以2016年籌委會已決定增加一名普通話主持人。
黃培說,隨着人們對本地慈善事業的了解不斷深入,相信會有愈來愈多的大陸新移民加入善長行列,為本地社會奉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