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扶貧委員會昨正式開展為期6個月的退休保障公眾諮詢,政府在諮詢文件表明,對「不論貧富」向所有長者發津貼的原則「有保留」,諮詢文件列出無資產入息限額「不論貧富」方案,以及政府假設列8萬元資產限額的「有經濟需要」方案,並稱「不論貧富」或引致加稅達8.3個百分點(見另稿),建議社會應集中討論如何強化現有社會保障支柱項目。有團體及學者批評,政府提出的8萬元資產限額的方案苛刻,有如「翻版綜援」,未能使長者安心生活,只是扶貧,未達退休保障作用。
林鄭﹕資產限8萬 非政府底線
擔任扶貧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於記者會說,「有經濟需要」的模擬方案資產限額定於8萬元,並非政府具體建議,「只是提出來方便討論」,不是政府的「開價」或「底線」。她解釋,現時單身長者領取綜援資產限額為4.35萬,8萬元為其兩倍,而8萬元資產限額可令現時六成正領長生津的長者受惠。
諮詢文件中「不論貧富」方案為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研究團隊的「老年金」方案,文件中清晰列明對「不論貧富」原則有保留,指方案所需的新增開支會令長遠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更嚴峻」至入不敷支,估計如政府須承擔所有開支及不加稅,會提早8年於2033至34年度耗盡財政儲備。若引入方案,需大幅加稅或開徵新稅種(見表),削弱本港競爭力。
對於外界質疑今次是「假諮詢」,林鄭月娥否認並說若市民願意加稅,不論貧富地發放退保津貼,政府要考慮,但重申加稅影響本港競爭力,文件無具體評估。她說,政府願意拿退保議題出來討論是有承擔,「如果不是(有承擔),我們很容易就拖過了,因為我已『交貨』了(設立長者生活津貼)」。
對於全民退保,林鄭月娥明言諮詢不應該局限於「應否要有全民養老金」,而是社會保障支柱的互相補足及配合的功能,以求「為長者提供全面的保障」。
文件所列兩個方案均假設派發3230元津貼,「不論貧富」方案下,2015年有112萬合資格長者在毋須經濟審查下領取,至2064年為258萬名合資格長者;「有經濟需要」方案下,2015年估計有25萬名即六成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合資格領取,料至2064年有至約60萬合資格長者。
政府稱全民方案開支增2.3萬億
財政承擔方面,政府聲稱「不論貧富」方案於50年間共涉增加23,950億元額外開支,當中52%(12,451億元)是給現時沒有申領任何福利的長者;「有經濟需要」方案只涉增2555億元開支(見另稿)。政府消息人士承認,後者開支或被低估,因未有估算現時沒有領取長生津、而將來或會領取退保的人士。
爭取全民退休保聯席發言人張文慧說,諮詢內容為「錯誤對焦」,社聯批評「有經濟需要」方案如翻版綜援,8萬元資產限額十分苛刻,不能使長者安心生活。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指「有經濟需要」方案是扶貧方案而非退休保障。有份提出66學者方案的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稱,全民制度令長者安心,認為額外成本可透過加稅以外其他方法解決,現時只提加稅,是「恐嚇」及「誤導」。
扶貧會明年1月23日起的周六進行5場公眾諮詢,林鄭月娥稱,諮詢完結後,會爭取今屆政府任內作方向性決定,但在今屆任期內落實相關建議有難度。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