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區選舉周日進行第二輪投票,馬林勒龐及其姨甥馬麗昂(圖)領軍下的極右國民陣線未能創歷史贏得最少一個區,但無論如何,國民陣線已確立第三黨地位。除馬林勒龐劍指2017總統大選外,年僅26歲的馬麗昂更成新一代領袖。有旅港法國學者向本報稱,勒龐家族這齣跨代連續劇,相信還會在法國繼續上演,並警告馬麗昂比馬林更極端。明報記者 林康琪
法國大區選舉周日進行第二輪投票,極右國民陣線意外地一個大區都未能拿下。主張排外、反移民、反對申根公約的國民陣線在上周第一輪投票中,於好幾個大區票數領先,但法國主流傳媒及政客過去一周的反國民陣線宣傳及配票策略明顯奏效,終令國民陣線未能創歷史地贏得最少一個區。
在法國本土13個大區中,右翼政黨共和黨和執政黨社會黨分別在7個和5個大區獲勝。國民陣線領軍人物馬林勒龐及其姨甥馬麗昂都輸給共和黨對手。
法國總理瓦爾斯表示,國民陣線未能贏得任何地區勝選,但國民陣線的高得票率,會使政府用心傾聽。他說:「今晚,沒有什麼好鬆口氣或揚揚得意的。極右派所構成的危險並未消散,還早得很。」
「13歲馬林已有領袖風範」
自老勒龐(Jean-Marie Le Pen)1972年成立國民陣線以來,「勒龐」這姓氏一直不時在法國社會掀起波瀾。老勒龐以反猶排外見稱,其女兒馬林勒龐2011年繼承衣缽後,極力淡化反猶排外色彩,更不惜跟老父「一刀兩斷」,父女反目成仇。
勒龐家族在巴黎西部市郊聖克盧(Saint-Cloud)擁有大宅,聖克盧到現在仍然是勒龐老家。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副院長馬德尼(Denis C. Meyer)80年代初曾在當地中學任教,該校其中一名學生正是馬林勒龐。雖然事隔30多年,馬德尼對馬林印象深刻﹕「她跟現在差不多完全一樣,一副剛強的外表與個性。」他憶述,當時馬林13歲,一頭金髮,穿海軍藍裙子,典型中產打扮,身邊總有一班朋友,有個小圈子﹕「可以說她當時已經有領袖風範。」他憶述,老勒龐當時已是法國「名人」,人人都知她是勒龐女兒,學校當時也為之尷尬不已。馬林當年愛跟老師頂嘴。
老勒龐在法國多次因反猶言論惹官非,雖然五度參選總統,2002年更晉身次輪投票,但國民陣線在他領導下仍是邊緣政黨。老勒龐只是以「建制動搖者」自居。馬林2011年繼承父業後,積極「洗底」,甚至不惜跟老父決裂,並針對法國人關注的經濟及失業問題,致力經營政綱,當中更吸納不少左派福利元素,大打民粹牌吸引草根階層,搶去不少左派票。馬林雖然不反猶,但把矛頭對準穆斯林移民,打反移民旗幟,更主張法國脫離歐盟。
馬林勒龐「洗底」成功,她2012年出戰總統大選,雖然首輪投票敗陣,但總票數創下國民陣線歷來最好成績。國民陣線另一名新星,就是馬林的姨甥馬麗昂,成為法國第五共和最年輕的國會議員。
馬麗昂是老勒龐次女(即馬林二姐)的女兒,自幼便跟母親居於老勒龐位於聖克盧的大宅,跟老勒龐關係密切。馬麗昂去年結婚後丈夫亦搬進大宅。馬麗昂的女兒今年9月出生後,老勒龐更寵愛有加,讓嬰兒在他的書枱上玩耍。自幼便受外祖父思想影響的馬麗昂視聖女貞德為偶像,是虔誠天主教徒。但跟外父及姨母雄辯滔滔的作風不一樣,馬麗昂在造勢大會上總是有如跟選民像朋友般閒話家常。她年輕加上事業家庭兩得意,贏得不少年輕選民歡心。
但馬麗昂的社會政策遠比馬林保守,馬林近年拉攏同性戀票源,但馬麗昂則堅決反對同性戀;在維護法國「純正」上的言論遠較馬林激進,更明言要維護法國天主教傳統,遠比國民陣線立場進取,在一直強調「政教分離」的法國甚為罕見。
回顧勒龐家族在過去數十年在法國起波瀾,馬德尼笑言﹕「法國恐怕很難擺脫勒龐,這家族的連續劇恐怕要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