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投稿﹕青年應否參與政治?

[2015.12.03] 發表
2010年1月,一班80後青年「苦行反高鐵」,由元朗經荃灣行至葵芳。

【明報專訊】活在香港,不時都會從電視新聞看見對政府不滿的遊行隊伍,近來更出現不少年輕的面孔,顯示青少年開始參與政治,甚至隱隱有主導今日民主運動的趨勢。到底在學的青少年應否參與政治呢?

我認為民主運動年輕化的趨勢約2009至2010年開始為大眾關注。當時發生五區總辭,及後「80後反高鐵」青年毅然進行「反高鐵苦行」,一眾80後將年輕的力量注入政治。2014年「831人大決定」觸發「雨傘運動」,把愈來愈多青少年帶入政治,抗爭手法亦日趨激烈。到了今天,中學生參與政治已是常事。

佔用時間 入世未深 常見批評:阻礙學習

有家長經常擔憂參與政治運動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造成影響。參加或籌辦社會運動常常佔用大量時間,包括學生的學習時間。以2014年雨傘運動的罷課為例,部分家長認為罷課阻礙學生上課而不認同,亦對罷課的行動作出批評。

另一個常被用作反對青少年參與政治的理由是他們入世未深,對政治議題未有足夠的經驗和知識去分清是非黑白,容易受人影響,所以不應該參與;又或認為青少年參與政治的原因可能只是「跟風」,如抱着「人去我去」的心態遊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但我認為參與政治運動可以為青少年帶來寶貴的經驗,是體驗社會、吸收課堂外知識的寶貴機會。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校課堂學到的知識或只在求學階段用到,但在街上遊行抗爭的所見所聞、學到的道理可能會活用一生。你可能見識到本應保護人民的人民公僕如何被政府利用、見識到政府如何欺壓市民、亦可能會了解到中央政府的承諾如何一改再改……

學生能獨立思考 判斷是非黑白

同時,我認為會參與政治的學生應該已有足夠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判斷是非黑白;參加遊行亦是按自己意願,未受他人影響。畢竟參與政治運動不但要付出時間、精力,更可能要抵受父母的壓力,並不輕鬆,且付出過也未必有結果。

綜合以上所述,我認為只要青少年是按自己的意志去參加社會運動,比起整天坐在學校上課絕對更有意義。

文﹕英華書院中五生 黃守宏

更多教育
實戰錦囊﹕資料支持立場題
【明報專訊】■謀殺案(見圖) 彥老師:小通,你不必灰心,希望身邊朋友留意社會大事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其實他們的話只反映出與你不同的價值觀... 詳情
【明報專訊】今期談談AB部分的最後階段——在探究題目時採用的研究方法。每年同學開始做IES的時候,心中必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採用什麼研究方法... 詳情
試題拆解﹕「轉廢為能」較適合香港?
【明報專訊】˙資料A 環境局公布減少廚餘計劃,提出在2024年前興建5至6間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日共處理1300公噸廚餘,其餘維持以堆... 詳情
生涯規劃﹕如何作人生抉擇?
【明報專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為很多事情做抉擇。對初中同學來說,要決定的可能是高中的選科,或參與什麼課外活動。對高中同學來說,則是選擇擔任...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2015年區議會選舉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顧問教師﹕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會員 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