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2015年8月公布全球宜居城市排名,香港排名大跌15位至第46位。經濟學人智庫解釋,香港宜居度評分顯著下跌主要受2014年「佔領」行動大型示威影響,令部分地區癱瘓了數月。
˙香港過去5年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見表)
解讀
2015年香港宜居城市排名大跌,值得深思。「佔中」令香港進一步泛政治化,政治因素與宜居城市排名無法分割。「佔中」令香港從經濟城市蛻變為政治城市,由國際都會淪為示威之都,增加了市民對社會穩定的憂慮。宜居排名大跌是個警號,揭示香港應修補「佔中」」對法治的傷害,港人今後更要堅守《基本法》,確保法治基石不會動搖。以上的排名屬於通識教育科單元二「今日香港」之中「生活素質」的一個重要議題。要掌握排名背後反映的意義,宜先弄清什麼是生活素質。
◆生活素質
生活素質是用來反映居民生活需要得到何等程度滿足的一個概念,當中包括在物質和非物質生活上的滿足程度。生活素質有分高低,並受眾多因素影響,如經濟、政治、環境等客觀生活條件,個人對生活狀G的評價往往因人而異。一直以來,一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目標首先多是經濟、財富的增加,所以生活素質的高低很多時以人民的金錢收入多少來衡量。不過近年,有關生活素質的指標已不再局限於金錢等物質的增長,而是包含非物質生活,更有組織認為快樂、自由等才是良好生活素質的指標。
◆生活素質指標
主觀指標
主觀因素是個人對生活各層面「質量」的感受和評價,可理解為一般人對生活好壞程度的衡量標準,會受個人價值觀、家庭背景等因素影響。由於是綜合個人對生活經驗的感受和評價,以及民眾心目中對理想社會的看法,故具強烈的主觀意願。
客觀指標
客觀角度的生活素質與人的外在生活條件與環境有關,並且可通過收集統計數據來量度。部分客觀指標如「失業率」、「本地生產總值」、「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等便是透過數據來量化與釐定生活素質的高低。這些指標獨立於個人主觀的評價和感受。
◆全球具代表的生活素質指標
˙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人類發展指數是衡量聯合國成員國除經濟水平以外,社會發展程度的指標,主要採用物質保障(即人民是否活得有尊嚴)、接受教育的機會、人民健康水平三個指標進行量度。指數介乎0至1之間﹕(見表)
˙中文大學 香港生活質素指標
中大社會科學院編制這個指標,評核及監察香港個人與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及環境等的生活範疇,持續量度及監察香港人生活素質的轉變,並為政策制訂者及社會大眾提供有用的參考資料,促使有關部門提升及促進香港的生活質素。此項指數由2003年起,每年公布一次,指數顯示本港經濟及社會的生活質素於過去一年持續轉差。
˙歐盟社會指標
(European System of Social Indicators, EUSI)
歐盟社會指標涉及13個生活領域,包括人口、家庭、休閒與文化、社會保障、健康、住屋、社會關係與聯繫等方面,綜合量度包括27個歐盟國家、挪威、瑞士、美國及日本的社會品質。
文﹕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