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同學讀完了〈勸學〉和〈師說〉後,可以嘗試完成模擬試題。以下,我們將會為所有試題進行分析,並說明審題和答題技巧。
1. 作者以「冰」為喻,旨在說明什麼道理?試加以說明。(4分)
˙答題策略:先說明「青」、「冰」兩喻的內容是什麼,再說明兩者背後的道理。
˙參考答案˙
「冰」由「水」變成,經冷凍後更見冰冷【先說明「青」、「冰」兩個比喻的內容是甚麼】。(2分)
由此可見,通過一些過程,事物的本質將會發生變化。同樣,人只要通過學習,他們的本質也將會變好【再說明「青」、「冰」兩個比喻背後的道理】。(2分)
2. 以下有一段關於《荀子•勸學》的評論,哪些觀點是不正確的,試加以說明。(4分)
《荀子•勸學》運用了大量比喻說明道理,內容層層深入,理據非常明確,惟論述「君子善假於物」之論證過程較為簡單,論述的層次不太明確。
˙答題策略:這類題目叫「評論題」,有時候可能用「文言」來提問,屬於難度較高的題型。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找出論述有問題的部分。
˙參考答案˙
根據上段文字所述,其中「惟論述『君子善假於物』之論證過程較為簡單,論述的層次不太明確」這一點並不正確【先回應哪些觀點不正確,說明應清楚簡要】。
就論述「君子善假於物」一點,其論證過程的層次相當明確【主題句】。作者先說明「終日以思」不如「須臾之學」,從而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接下來,作者即以「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喻,說明重點,就是善於運用外物,不需要特殊的條件配合,也可以順利達成自己的目的,由此說明,君子不必天賦異稟,只要善用外物,借助學習,就可以擁有豐富的知識。作者運用了多個不同的比喻說明道理,論述過程層次分明,可見評述所言並不準確【回應「論證過程簡單」的評述,同學需要引用文章的資料作堅實的回應,這樣才是完整地回答題目】。(4分)
3. 於學習一事上,綜合〈勸學〉和〈師說〉二文作者之想法,有何共通之處?請在以下選項四擇一。(2分)
A 學子向老師請教就可以解決自己學習上全部疑難。
B 單靠個人的思考是不足的,疑惑不會得以解決。
C 學習必須從小做起,這樣就可以超越前人的識見。
D 憑藉外力學習,是最有效率的。
˙答題策略:回應這道題目,你需要熟讀兩篇文章,知道它們的論述重黠,再思考共通點會是什麼。
˙參考答案˙
A 〈勸學〉較少談及從師學習,也沒有直言通過老師以解決自己學習上的疑難。
B 〈師說〉談及了這一點,所以鼓勵學子要從師學習。〈勸學〉也說了,「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學」,強調要「善假於物」。
C 兩篇文章都沒有談及這一點。
D 〈勸學〉鼓勵學子要「善假於物」,但沒有明言是否最有效率。同樣,〈師說〉提及人們要從師學習,但沒有說明效率的問題。
4. 〈師說〉曾運用「對比」闡釋己見,試舉一例並加以說明。(3分)
˙參考答案˙
就〈師說〉一文,同樣,作者在論述眾人之愚時,也運用了對比手法【先寫主題句】。作者以聖人與眾人作對比,說明從師的必要性,也說明眾人不願從師的荒謬。聖人能力較眾人為高,但仍然需要跟從老師學習。相較之下,眾人能力遠遜古聖人,卻不願意從師學習。結果就是聖人愈見聰明,但眾人只是愈見愚蠢,作者將兩者並列比較,更突出了眾人不願從師學習的荒謬和無知了【引用原文,令答題內容變得堅實有力,同時也要解釋原文句子透露的信息】。(3分)
文:甄沃奇
作者簡介﹕高考3A,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級榮譽,哲學碩士,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