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歐美擬建貿易區惹爭議
【明報專訊】˙全球化
˙TTIP×經濟融合
新聞撮要
歐洲多個城市包括英國倫敦、荷蘭阿姆斯特丹、法國斯特拉斯堡,在10月10日爆發反對美國與歐盟《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伙伴協議》(TTIP)的示威。TTIP將令歐美建立全球最大貿易區,被視為抗衡中國經濟影響力的重要一步,但今次示威反映民間阻力甚大,其中,以德國最為大型。當天早上,示威者從四方八面乘專用巴士、火車抵達德國柏林中央車站外,參與由工會、反對黨、樂施會、綠色和平等多個組織合辦的集會。15歲女學生克拉拉與友伴參與,她說擔心「跨國企業最終會決定一切,而非我們選舉的政治人物」。另一名示威者茨洛蒂「最不希望我們的保障消費者法例會放寬,不要任何企業專政」。生態組織德國自然之友會長米勒說﹕「我們到這裏,因不想把未來交予市場,反而想挽救民主。」大會聲稱集會人數達25萬,警方統計約有10萬。
抗衡中國經濟影響力
論者擔心,TTIP的簽訂等於撤去歐盟現時對食品、藥物、環境等嚴格監管,令歐美企業能夠賺取更大利潤,變相令歐洲國民健康受威脅。歐盟的食物監管嚴格,例如容許個別成員國可以禁售基因改造食品,令美國不少食品不能在歐洲銷售。反對者亦擔心,TTIP將開放歐洲的公共衛生、教育及食水供應市場,引致公共服務私有化。
示威者憂跨國企業左右政府
反對TTIP人士又擔心,TTIP有關投資者——東道國爭端解決機制(ISDS)將令跨國企業得以左右政府決策。ISDS是跨國企業起訴投資國家損害產權的國際體系,旨在保障投資者,現時有逾3000份國際貿易協議設立此機制。ISDS的批評者引用煙草商作例,指出煙草商近年常用國際條約中有關ISDS的條款來阻嚇部分國家推出的反吸煙政策,對沒錢負擔訴訟的窮國打擊更大。烏拉圭政府2013年因推出反吸煙政策被美國煙草商起訴,政府坦承若非得到紐約前市長彭博名下基金的財政支持,便要放棄政策跟煙草商和解。
2014年起歐洲反對聲不絕
自2014年起,歐洲各地出現愈來愈多批評TTIP之聲。德國左翼黨和英國Global Justice Now等抨擊談判黑箱作業。10月初,歐洲16個組織籌集了逾300萬人聯署,向歐盟呈交反TTIP請願書。法國貿易部長費爾亦指談判內容不民主,威脅退出談判。
──綜合《明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