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港有逾7萬人患腦癇(俗稱癲癇或發羊吊),隨時抽搐流口水,患者常遇歧視,死亡風險也比常人高4倍。中大腦科團隊近年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新技術,精準分析異常腦電波,鎖定腦癇病源部位,讓更多病人可接受手術。患腦癇20多年的四旬男子,高峰期曾每月發作10次,中學時遭女同學嫌他病發流口水「污糟」,難以交友,更萌生死念;至去年經新技術覓病源接受手術,病情大有改善,終娶妻成家。 41歲的歐陽先生,13歲起患腦癇,高峰期每月發作8至10次,容易手腳抽筋和跌倒,持續服藥更影響其記憶力,小學常考第一名,惟升中後成績一落千丈。患病20多年,最令他難受是旁人歧視眼光;他憶述中三時,每當抽搐會流口水,女同學嫌他「污糟」,說「不要接近我」,他慨嘆多年來無人願意交友,為了此病他更曾有自殺念頭。 13歲患病 高峰每月發作10次 歐陽先生27歲時,醫生檢查發現其右顳葉有惡性腦腫瘤,施手術切除後腦癇仍未根治,發作次數仍維持每月1至2次。接受磁力共振、腦電波掃描後,發現其腦癇病源在右顳葉較內側,但難以鎖定位置施行手術。苦候多年,中大醫學院3年前引入「高頻信號檢測」檢測的新技術,可分析更高頻率的異常腦電波(另稿),較傳統腦電圖更精準鎖定腦癇病源位置,歐陽先生去年9月接受開腦手術,切除異常腦細胞。 手術後發作減至一年4次 手術後,歐陽先生發作次數減至一年4次,藥量大減三分之一,手腳抽筋亦減少,只間中有口齒不清。他曾因病屢遭僱主辭退,換過五六份工,現於教會有穩定工作,今年更與女友共偕連理,他表示「生活更燦爛」,手術成功也是決定結婚的關鍵,感激太太體貼相伴。 嚴重病人近3000 需接受手術 中大腦外科組主任潘偉生稱,腦癇大部分成因不明,小部分是遺傳所致,發病年齡高峰為童年至30歲;七成患者可靠藥物控制,全港約2000至3000名嚴重病人需接受手術。他指出,威爾斯醫院負責全港公院約五分之一、即600宗手術量,惟該院過去15年只做了不足200宗腦癇手術,明顯未足夠。中大腦外科名譽臨H副教授陳達明指出,相信新技術更易篩選適合接受手術的患者,有助惠及更多病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