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對美國的首次官式訪問,將面臨眾多考驗,在他訪美前,美方提出了眾多尖銳話題,從南海造島到網絡安全,從非法移民到開放市場,雖然中方採取多種方法提前「拆彈」,如安排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國務委員楊潔篪等先行訪美,在網絡安全、氣候變化等議題先行鋪路,但仍有很多議題料難突破,最繞不過去的,恐怕就是「新型大國關係」。 「新型大國關係」成障礙 「新型大國關係」是習近平上台後對美外交的最大創舉,即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以免重蹈歷史上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難免一戰的「舊式大國關係」老路。但美方對此概念一直有所保留,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博士艾立信(Andrew S. Erickson)上周說,習近平訪美時,美國應明確兩個說法,首先不要用『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即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之間必有一戰),其次不要使用「新型大國關係」一詞,「我們應該有自己的說法」。 他認為,現有國際秩序是在核威懾、全球化、跨國公司出現後形成的,美中關係不會陷入必有一戰的宿命,但若接受中方說法,會令外界感到美國虛弱。 在美方看來,「大國關係」暗含中美雙方平起平坐、共治世界的「G2」味道,特別是中方多次強調的「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聽在美國的盟友日本、菲律賓等國的耳中,格外刺耳,美方顧及盟友的感受,也不能接受中方的這種提法。 中方籌碼減 美漸企硬 美方態度漸趨強硬,也與國際環境和中國內部的一些變化有關,伊核問題的解決,中國與朝鮮關係的惡化,都令中方少了一些牽制美方的牌,而中國經濟的下滑至今未見底部,也令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而反貪受阻、救市受挫、天津爆炸,都令習近平的領導權威在下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受到挑戰。 北京現在有拔高習近平首度登上聯合國講壇,或為平衡淡化其訪美意義,避免外界期望過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