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50年 光禿中大種出一片綠
【明報專訊】佔地137公頃的中大校園,約九成面積有植物覆蓋,包括300多種植物及花卉、近200種樹木,但50年前創校之時,中大山頭其實光禿禿,中大前園藝經理游中驥稱,當時除山腳的崇基書院外,其餘地方都無泥土,「要用風鑽打進去數呎深的地方,然後填泥,當時交通不便,要徒步上山下山,很多工人不願入來做,因為辛苦」。
山城本荒蕪 需鑽地填泥
他說,中大最早種植竹樹,因為生長得快,可加快綠化,故中大馬路兩旁有很多竹林;灌木則以杜鵑花較多,因山坡地都適合種植。本部百萬大道兩旁的是樟樹和洋紫荊,游中驥說該處樹木欠泥土支撐,容易被颱風吹倒,故每次打風後都要花很多人力物力把樹木「扶正」,員工為種植樹木花了不少心血,猶如「養個小BB」。
近30年種逾萬棵樹
中大過去30年種植了逾1萬棵樹,部分從外國引入,現由約30名員工照顧,除日常淋水、施肥、修剪,還要檢查樹木健康,評估風險,亦要做規劃,例如在山坡加種樹苗抓實泥土,以防山泥傾瀉。
中大物業經理(園藝)張盈盈說,不少學生、校友及其家人都會在崇基書院未圓湖的草地聚餐、拍婚紗相,證明植物可加強人與人的聯繫。中大在其網站上載了《校園拓荒者》短片,介紹該校植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