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黃以民(左)提醒市民,不少騙徒聲稱投資項目可在短期獲利、機會「千載難逢」,市民一定要冷靜考慮,小心核實投資項目。右為高級督察陳日淮。(陳顥之攝)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兩歲半平時需插喉 肺病童飲水猝死
生物多樣性節首辦 探蛙觀鳥「愛識」自然
的士常客調查﹕七成曾被拒載
5年42宗學校遭告疏忽 半數和解 律師:學校須如父母般謹慎
基真校長去年撰文 謝墮樓生家屬信任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首6月投資騙案 涉款去年兩倍 參觀酒莊誘投資 騙2200萬

【明報專訊】近日電話騙案頻繁,投資騙案同樣亦不容忽視,警方今年首6個月已接獲4宗共涉6050萬元的投資騙案,金額是去年全年的兩倍多,個案數字亦是去年全年總和。有內地騙徒更舉辦參觀酒莊或礦場活動,並邀請內地學者主講投資講座,游說了大額投資。另年前亦有人假借與香港富二代相識,稱有特別渠道購入海外股票或海外基建計劃。警方呼籲市民要小心核實投資項目,以免墮入騙局。

警方去年接獲4宗共涉及2850萬元的投資騙案,今年首6個月已接獲4宗,涉及6050萬元,金額是去年的逾兩倍。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陳日淮表示,騙徒往往把投資項目說得天花亂墜,而他們推銷的投資項目通常設於海外,市民應小心核實真假。

參觀活動講座無關投資項目

陳日淮稱,有內地騙徒舉辦參觀內地酒莊或礦場活動,同時邀請內地學者出席投資講座主講,游說受害人投資內地酒業及礦業,未料參觀活動與投資項目完全無關,內地學者的講座內容亦只針對一般投資理論。受害人投資後初時仍收到月結單,後來卻全無消息,直至到訪該內地公司地址了解,方發覺已人去樓空,案件中有18名受害人誤墮騙局,合共曾投資2200萬元。

稱與富二代相熟 「低價入股」騙財

另外,2013年有騙徒聲稱與某富二代相熟,可以比市價低的價錢購入一隻當年十分熱門、在美國上市的傳媒股份,騙徒並與3名生意人簽署合約,暫由騙徒的公司持有股份,獲利後再過戶予受害人,其間多番推說尚未賣出股票,最後更失去蹤影,警方調查後發現3名受害人共被騙5700萬元。

今年亦有澳洲籍騙徒游說一名36歲男子投資美國房地產生意,吹噓一個月可賺取5倍保證金,其間騙徒出示銀行擔保書,保證戶口有150萬元美金,即使投資失敗,受害人亦可取回本金,騙徒得手後逃之夭夭。而騙徒出示的銀行擔保書雖屬真確,但原來有期限,到事主發現被騙時已過期。

熟人轉介 勿「怕難為情」草率決定

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黃以民提醒,騙徒多使用偽造的銀行擔保書,即使擔保書是真確亦可能隱含很多條款,市民一定要小心辨別。他又提醒,不少騙徒亦是經被騙者的相熟友人轉介,但轉介的熟人亦未必清楚騙徒背景,呼籲市民不應「怕唔好意思」而草率地做出投資決定,遇有懷疑應立即求助警方。

投資者教育中心企業傳訊主管郭麗賢提醒市民要提防「吸引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投資項目,冷靜考慮風險,應找相關機構核實投資產品及投資顧問身分,如從證監會網頁載有可疑投資產品名單,市民可多加利用。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今日相關新聞
首6月投資騙案 涉款去年兩倍 參觀酒莊誘投資 騙2200萬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