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印度和孟加拉昨天歷史性交換飛地(即一國境內主權屬於另一國的小片土地),大批民眾慶祝這個困擾數以萬計民眾近70年的邊界糾紛落幕。
約5萬人因飛地領土爭議淪為無國籍身分,如今終可自由選擇國籍,回歸孟加拉的印度飛地居民說﹕「我們終於看到曙光。」
今年6月,印孟兩國為互換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162幅飛地達成協議,印度把111幅在孟加拉境內的飛地(面積1.7萬公頃)交回給孟國,換取孟加拉在印度境內51幅飛地(面積7000公頃)。上周五午夜過後1分鐘,數以千計民眾慶祝新公民身分,兩國亦舉行儀式在162個飛地升起各自的國旗。交換飛地意味自1947年以來一直沒有國家身分的逾5萬人,現可選擇住在印度還是孟加拉,並獲得定居國的公民資格。目前有1.5萬孟加拉人生活在印度境內飛地,3.6萬印度人生活在孟加拉飛地,他們以往與所屬國家聯繫中斷,被迫成為「無國籍」者,只能在缺乏學校、醫院和電力等基本設施的惡劣環境下生活,亦缺乏就業機會。
街頭唱國歌 燭光念68年屈辱
回歸孟加拉的達錫爾查拉(Dashiar Chhara)飛地,數以千計民眾冒雨走到街上高唱孟加拉國歌。居民坎達克(Russel Khandaker)說:「我們已活在黑暗中68年,現在終於看到曙光。」18歲的伊斯蘭(Maidul Islam)說﹕「我們現在是完全擁有人權的人。」部分人點燃68支蠟燭,紀念「68年來無止境的痛苦和屈辱」畫上句號。有孟加拉官員稱,政府現可加快發展飛地計劃,包括興建新道路、學校、電網和診所等。
不過,互換飛地亦令部分家庭分離,例如住在孟加拉境內印度飛地達阿拉卡各布列(Dahala-Khagrabari)的60歲印度教徒巴曼(Chapala Barman),打算與3個兒子離開穆斯林聚居的阿拉卡各布列到印度生活,但由於長子並未計入2011年的聯合飛地人口普查,其3個女兒與孟加拉人結婚亦不可能搬走,故巴曼須與他們分離,在飛地交換前夕,她說﹕「這幾天我流淚想着,沒有他們,我的日子怎麼過。」
印孟兩國上月民調顯示,孟加拉境內印度飛地住民大部分選擇孟加拉國籍,近千人則選擇保留印度國籍,這代表他們須在11月前移居印度的西孟加拉邦。
在印度,住在孟加拉飛地的孟加拉人就一面倒轉為印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