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刀勇夜挫日軍 破不敗神話 喜峰口:抗日第一勝仗
【明報專訊】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侵佔東北;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其實在兩次事變之間,中日間的戰爭一直時斷時續。1933年,日關東軍重兵壓近長城沿線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13個重要關隘,企圖佔領平津,「長城抗戰」隨之爆發。就在那時,一首悲壯激昂的《大刀進行曲》唱響大江南北,至今80餘年仍經久不衰。喜峰口大捷成為中國軍隊抗日的第一場勝仗,歌詞銘記了82年前為抗擊日寇、手舞大刀為民族生存獻身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英烈。
明報特約記者 鄭海龍 河北報道
提起29軍,84歲的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前教授李惠蘭語速飛快。她研究舅父宋哲元任軍長的29軍抗戰歷史長達30年。
「長城抗戰是從山海關開始的。」李惠蘭說,1933年1月1日,東北的關東軍在山海關炮擊臨榆縣城。雖然中國守軍奮力還擊,與日軍逐屋巷戰,但在日軍海陸空優勢兵力下,兩個營守軍盡數戰死。僅3天,日本國旗就插上了「天下第一關」的城樓。隨後日軍加緊部署西進戰略。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部署分3路進犯熱河,守凌源的東北軍腹背受敵,退守長城要塞喜峰口。熱河全省即告淪陷。
裝備匱乏 軍官士兵日夜練刀
「中原大戰後,宋哲元就抱定中國人不再打中國人的信念,帶領西北軍殘部在山西積極練兵準備抗日。整編後的西北軍有了新的番號——29軍,但是裝備差到軍中漢陽造和毛瑟槍各佔三分之一,另一部分是從孫殿英部買來的土槍,補充彈藥困難。全軍只有十幾門野炮和山炮,重機槍不過百挺,輕機槍每連僅有兩挺,很多士兵甚至都沒有鞋。軍官不開餉,士兵只管飯。但即使這樣上至軍官下到士兵,都日夜勤習刀法備戰。」李惠蘭說,就在日軍揮師進犯長城沿線的關口意圖打通華北門戶時,宋哲元部臨危受命從山西千里馳援,擔任從冷口經董家口、喜峰口、羅文峪至馬蘭峪之間的防務。事實證明,在武器裝備低劣於日軍的態勢下,為配合近戰而在29軍內廣泛練習的「破鋒八勢」和「無極刀法」,成就了29軍在抗戰的威名,也奠定了29軍的大刀為日軍「拼刺操典」剋星的地位。
攜大刀手榴彈兩路踏雪夜襲敵營
1933年3月9日,日軍搶佔了喜峰口。傍晚,奉軍長宋哲元令,109旅旅長趙登禹率兵跑步馳援抵達戰場。考慮到日軍日間的火力優勢,宋哲元派趙登禹帶隊夜襲,並將38師董升堂團也交趙指揮。趙接命後,從董團及本旅王長海團挑出500名擅長刀術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組成「大刀隊」,由他親自帶隊,於11日深夜只帶大刀和手榴彈分兩路踏雪夜行直插敵營。
提起82年前的那場激戰,喜峰口主戰場老婆山下石梯子村,86歲村民商起旺依稀記得幼時聽老人講過,29軍的武器彈藥不行,轟向日軍陣地的炮彈十幾發都未爆炸。29軍只能白日藏在山溝堙A到夜間才出動。老人指荍齯l堣@塊高地說,「聽老人說,這埵菪j就是守長城軍隊的點將台,下面那塊菜地是閱兵用的。82年前的那天晚上……天下茬楚K…」老人閉目揚頭,半晌後嘆了一口氣,「記不清了……那些年輕人個子有一丈兩尺,矮的還有八尺多呢,後來再也沒看到了」。
23刀勇生還 日軍死傷逾千
3月12日凌晨,董升堂團首先到長城外小喜峰口的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附近埋伏。當晚即夜襲了這堛漱@支日軍騎兵部隊。當時日軍正在酣睡,大刀隊迅速解決了日軍哨兵,揮舞茪j刀,衝入營房。先扔了一陣手榴彈,再趁日軍混亂之機用大刀劈殺,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多人夢中就做了刀下之鬼。在董升堂團與日軍酣戰之時,王長海團也趕到狼洞子及白台子的日軍炮兵陣地,大刀隊一舉奪取了敵人的陣地。
是次夜襲共砍死砍傷日軍逾千人,繳獲坦克11輛、裝甲車6輛、大炮18門、機槍36挺、飛機1架,還有御賜軍旗、地圖、相機等,而500名大刀隊員也僅生還23人。
日軍騎兵與炮兵部隊一夜之間被全殲,這是此前日軍根本不敢想像的,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以致當時的《朝日新聞》也稱﹕「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來未有之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