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別當欺凌「成長一部分」
【明報專訊】欺凌他人者,可能曾是被欺凌的受害者。一名輕度自閉男生,念小學時被人欺凌,從不反抗,反叫媽媽不要跟學校商量,免變本加厲;升中後,他身形變得魁梧,當別人欺負他時,他便打人,結果老師只看到被打的同學,卻看不到他為何打人。臨H心理學家潘麥瑞雯稱,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往往因不懂向別人表達自己,經常被人誤會,建議一旦發現有人被欺負,要立即處理。
籲見校園欺凌即處理
潘太說,校園欺凌太普遍,令人假設是成長的一部分,不自覺忽略小朋友的承受能力,建議家長多和學校溝通,同時多肯定被欺凌子女的長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向欺凌者堅定說「不」。她說,被凌者多是較內向怕事、成績稍遜、身型矮小,建議先清楚及接納自己的限制,亦要找出自己的優點。據她多年輔導青少年的經驗,被欺凌者透過鼓勵和明白自我價值後,會逐漸改進及敢於對他人說「不」。
讓欺凌者建同理心助改過
青協學校青年工作幹事石秀雲說,在處理欺凌者方面,應先讓他們建立同理心、了解「欺凌行為係唔琚v,糾正其錯誤想法及態度,需要時可作角色扮演,令欺凌者設身處地感受對方被欺負的心情。
潘太說,欺凌手法層出不窮,如在同學的飯盒倒豉油和茄汁、用原子筆畫背脊、拿走上課要用的書本、更嚴重的是插贓嫁禍,將別人的文具放在被欺凌者的筆盒媯央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