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草案 空前強調創新
周一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五中全會)將於10月在北京召開。研究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是本次會議的重要議程。
據北京消息人士透露,「十三五」規劃草案目前已經完成,將進入徵求地方、部委和專家等意見的階段。此後,有關意見建議將經過統一討論,再吸收到規劃中。最終規劃建議將在五中全會上提交審議。
專家委員包括央企老總經濟學家
該消息人士透露,「十三五」規劃編制小組包括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重要經濟部門,而地方的主要代表也會全程參與編制。在「十三五」規劃編制啟動之初,國家發改委曾公布一份52人的專家委員會名單,包括中財辦原主任、發改委原副主任王春正,經濟學家林毅夫等人,也包括一些央企老總和知名企業家。
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是本屆中央領導集體第一個完整開局的五年規劃,因此規劃的制訂受到中南海高度重視,調研力度堪稱空前。
轉變發展模式 破解深層次矛盾
自今年第二季以來,總書記習近平與超過18個省份黨政負責人的座談中,都將「十三五」規劃的編制作為主要議題之一。在各地的考察調研中,習近平也總是關心各地規劃與「十三五」規劃的銜接。
據透露,本次「十三五」規劃的特點之一,是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來部署,同時體現改革創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以改革創新精神編制好「十三五」規劃。早在去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曾就編制「十三五」規劃專門召開會議。會議指出,「十三五」時期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突出改革創新,着力在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破解深層次矛盾上奮發有為、取得更大進展。
分析人士認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將是「十三五」規劃的主線。因為支撐中國發展的要素投入型增長方式的條件和環境都發生重大或根本性的變化,若發展方式不轉變,中國經濟就難以為繼,恐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從國際經驗來看,中等收入國家要完成從要素投入型增長到創新驅動型增長的轉變,大體需要15到20年,而「十三五」正是這一進程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