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石頭 富貴險中求
窮山現瑪瑙 村民冒死挖礦
四川貧瘠的大涼山區,瑪瑙礦產的發現給這裏的村民和地貌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裏的人無視塌方的危險及執法隊的阻撓,不斷挖礦令大幅土地塌陷。同時,瑪瑙也對山裏的彝族人產生了微妙的影響,挖掘瑪瑙的有人暴富,有人仍在為生計發愁,暴富的人則往往染上毒癮賭癮並揮霍錢財。利之所在,挖礦的人雖隨時命喪土石下,但前仆後繼者絡繹不絕。
直掘10米洞 塌方埋人常見
《新京報》報道,2009年起,涼山州美姑縣發現了新礦牀,令「南紅瑪瑙」價格一路飈升,當地居民也開始瘋狂地採挖礦藏。在美姑縣境內,山頂遍佈數不清的瑪瑙礦,礦井頂端是兩米見方的洞口,山裏的彝族人用鎬直挖下去。報道引述瑪瑙商人祝康說,表層的瑪瑙原石這些年早挖光了,為了找新礦藏帶,當地人繼續向下挖,很多坑深達10多米,沒一絲固定裝置,「發現了瑪瑙,他們就橫着挖,很多礦就是這麼塌的」。
塌礦死人的事,在美姑一帶已經不算秘密。祝康說,「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塌一次,塌一次就要死幾個人」,好幾名在美姑生活的漢族人說,最嚴重的一次在農作鄉,7個人被埋在裏面,全死了。
在九口鄉的礦區,最大的塌坑足有兩三個足球場那麼大,光禿禿的塌礦區中仍殘留着挖礦的鎬頭和手推車。祝康說,即使家裏死了人,其他成員仍然會繼續挖礦,他們不清楚塌礦區不能再挖的道理,只知道瑪瑙能賣很多錢。
早在2012年,美姑縣當局就已經發出禁令,整治南紅瑪瑙的私挖盜採。一名匿名的政府工作人員向《新京報》透露,禁令依據的是礦產資源法,無論地上物歸誰所有,地下礦藏的所有權都屬於國家,「更現實的問題是,因為長期不合理的採挖,土地生態已經被嚴重破壞」。
「窮了幾輩子」 盜採難遏
截至去年底,美姑縣驅逐了3萬名盜採者,但盜採仍然繼續發生。涼山的崎嶇而連綿不絕的山峰,更令執法變得困難。上月11日下午,執法隊再次進山,百餘名採礦的人像螞蟻一樣往山腳逃散。
「執法隊每次來,他們就跑,執法隊走了就再回來。」祝康說,對於窮了幾輩子的山裏人來說,金錢變得真實又觸手可及,土地與家園太遙遠,在財富面前不值一提。
一直以來,大涼山人靠天吃飯,年復一年耕種土豆(即馬鈴薯)、苦蕎,只有在個別海拔低的地方,才能種上玉米和水稻,一年到頭收穫的糧食僅夠餬口。在涼山區居住的彝族居民井子偉機說,一些男人外出打工,年收入不到5,000元,「這回你該清楚,對於生活在這裏的人,瑪瑙意味着什麼?」
暴富者無寄託 酗酒吸毒
除了影響生態環境和地貌之外,瑪瑙的挖掘也對涼山的生活方式造成衝擊。井子偉機說,南紅瑪瑙出現這幾年,大山裏有了一些千萬富翁、百萬富翁,其中一些人搬到了市區西昌,買了大房子;另外一些人仍然守在山上的土房子裏,酗酒、賭博,甚至吸毒,「他們沒有花錢的渠道,任何刺激對於他們都是誘惑。」
九口的礦區上滿是碎啤酒瓶,對於挖瑪瑙的山裏人來說,酒精是祛除恐懼與疲勞的良藥;到了中午時分,不時會有挖瑪瑙的男子圍坐在山頂的平地上打着撲克,每一輪的牌局結束,都伴隨着高聲呼號的傳出和大把鈔票的甩出。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