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塞車12招分段推
「牛肉乾」加價 增首次登記稅
【明報專訊】為紓緩交通擠塞,交諮會去年完成研究報告,向政府提出12招短中長期措施,包括建議上調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及牌費、違例泊車定額罰款、及電子道路收費等。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昨在立法會上表示,政府原則上認同該12項措施,計劃分階段推展,包括稍後會就電子道路收費諮詢公眾意見。多名議員則要求政府考慮限制私家車數量。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昨討論交諮會提出的12項措施。張炳良表示,該12項措施對解決道路擠塞提供切實可行的方向,政府原則上認同,計劃分階段推展,當局會因應民意、業界意見、最新科技及海外經驗等考慮。
張炳良說,若按目前車輛增長率推算,10年後將有100萬架車輛,當中70%是私家車,由於私家車載客效率遠低於公共交通,政府認同要重點控制私家車增長。他稱過去經驗顯示,增加首次登記稅、牌費或提高罰款等「寓禁於徵」的做法,有助遏止私家車增長,並要透過完善公共交通網絡,減少市民依賴私家車出門。
張炳良:擬就電子道路收費諮詢公眾
他續說,政府認同長遠可考慮實施電子道路收費,但當局明白市民對此認知不足,過往社會亦未建立共識如何推展,政府稍後會就此諮詢公眾。
民主黨胡志偉認為,政府有需要限制私家車增長,認為每年增長應不多於1.5%,並促請政府盡快落實推動電子道路收費。工聯會鄧家彪則建議政府仿效新加坡及內地,當私家車增長至一定數量,就採取抽籤發牌。不過,自由黨易志明反對增加首次登記稅,認為外國經驗顯示,以財政方法不能降低私家車增長,並批評政府規劃失當,令市區泊車位嚴重不足。
易志明:財政方法難降私家車增長
此外,港鐵將於6月按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加價4.3%,目前機制每5年檢討一次,有議員昨要求政府提早檢視機制。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表示,港鐵已因應政府要求,研究提早檢討可加可減機制的可行性。